《冥報記》簡介|鑒賞
志怪小說集。唐唐臨撰。作于唐高宗永徽年間。兩《唐志》皆云二卷,宋以下不見著錄,蓋此書亡佚已久,今存殘本。《涵芬樓秘笈》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唐鈔卷子本,三卷。楊守敬據《法苑珠林》、 《太平廣記》輯錄佚文,分為六卷(見《日本訪書志》卷八)。岑仲勉《唐臨冥報記之復原》 (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本),對楊輯本逐條加以覆核,糾謬補遺,可謂《冥報記》的校定本。
關于本書的創作目的和內容,唐臨在自序中說: “昔晉高士謝敷、尚書令傅亮、太子中書舍人張演、齊司徒從事中郎陸果,或一時令望,或當代名家,并錄《觀世音應驗記》,及齊竟陵王蕭子良作《冥驗記》,王琰作《冥祥記》,皆所以征明善惡,勸戒將來,實使聞者,深心感寤。臨既慕其風旨,亦思以勸人,輒聞所錄,集為此記,仍具陳所受及聞見緣由,言不飾文,事專揚礭,庶人見者能留意焉。”唐臨此書明顯是懲惡揚善的佛家報應之說,為其動聽,故必及所聞及緣由,以示懲實而堅信。如《鄭師辯》條末后說“唐臨昔與辯同值東宮,見其自說。”《大業客僧》就有“杭州別駕張德玄前任兗州,具知其事,自向臨說云爾也。”這樣的話。每件事,都交待所聞緣由,是《冥報記》的一個突出特點,所記隋唐間故事。
《冥報記》宣揚佛法靈異。貞觀二十年大火,屋宇焚燒,惟《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獨存(《陸懷素》);信佛誦經,可以超度(《兗州人》、 《比丘尼修行》);凡販鬻佛經、傷害佛像者,均得重罰(《姜勝生》、《僧義孚》)。食肉殺生,必得惡報,是《冥報記》的重要內容,如《王將軍》因好畋獵,使其愛女口作兔鳴, “足上得荊棘盈掬”,經月余不食而死; 《姜略》善放鷹犬,病中群鳥索頭,因請眾僧為眾鳥追福, “終身絕酒肉,不殺生命”,始得保全;而殺生的李壽(《李壽》)雖為五犬追福, “疾竟不差”。有的為區區小事,而冥報甚重,可見宗教的殘酷。如冀州小兒因偷了鄰居的幾個蛋,而竟受地獄熬煎(《冀州小兒》);謝氏因賣酒不公,多攢了幾個錢,就被罰托生為牛(《謝氏》);只因用不潔之碗盛食與親,謝弘敞妻亦須受地獄“銅汁灌口”之罪。(《謝弘敞妻》)是非并不分明。有的冥報更是荒唐可笑,如隋魏州刺史崔彥武行至某邑,竟言前世在“此邑中為婦人”之類。 (《崔彥武》)
《冥報記》中有關地獄慘狀的描寫,顯系受了六朝志怪小說的影響。
上一篇:《冥報錄》簡介|鑒賞
下一篇:《馮燕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