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潤澤灘闕遇友》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 見《醒世恒言》第十八卷。一日,小商人施復偶然拾到六兩銀子,等候多時,還給了失主。后來,他因養蠶去洞庭采桑,在灘闕借火時遇到當日的失金人朱恩。他留住在朱家,結為兄弟,又與兒女聯姻,并不讓殺雞,得雞報警,幸免車軸之難和翻船之災,買房掘得千金,蓋房亦然,遂發跡致富。
小說將施復發跡歸結為其還金義舉,顯然帶有片面性。但作品的客觀意義,往往大于作家的主觀思想。透過小說的具體描寫,可見明末商品經濟迅猛發展的一幅幅歷史畫面。
一是東南沿海地區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發展的盛況。作者筆下的盛澤鎮是其縮影: “鎮上居民稠廣,土俗淳樸,俱以蠶桑為生。男女勤謹,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那岸上兩岸綢絲牙行,約有千百余家,遠近村坊織成綢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賈來收買的,蜂攢蟻集,挨擠不開,路途無佇足之隙,乃出產錦銹之鄉,積聚綾羅之地。”
二是手工業者經商發跡的形象描繪。施復原是鎮上的小戶,“家中開張綢機,每年養幾筐蠶兒,妻絡夫織”,但他“每年養蠶,大有利息,漸漸活動”,“幾年間就增上三、四張綢機,家中頗頗饒裕?!焙笠蛏朴诮洜I,成為“冠于一鎮”的手工場老板。
小說準確地刻劃了市民的心態。施復鄰家出賣舊房的細節描寫,相當典型: “那鄰家起初沒售主時,情愿減價與人。及至施復肯與成交,卻又道方圓無真價,比原價反要增厚,故意作難刁蹬,直征個心滿意足,方才移去。那房子還拆得如馬坊一般?!绷攘葞坠P,維妙維肖地勾勒出這位賣主的商人習氣,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小說采用單線結構,明快、順暢,有利于表現主人公的發跡致富過程。作者又善于運用“巧會法”。如灘闕巧遇朱恩等,有助于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增強故事的戲劇性。但如眾雞報警、買房、蓋房掘地得金等,卻又帶有某種神秘色彩,一味求“巧”獵奇,反而有損于其現實主義的杰出成就。
上一篇:《新豐*》簡介|鑒賞
下一篇:《曠園雜志》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