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王安石嘉祐五年入閣為三司度支判官,熙寧二年神宗又將他特拔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不久又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主持變法大局。其升遷之速,寵遇之隆,前所未有。這首小令大約便作于他推行新法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從表面上看,這首小令是在詠史。實際上卻是借古喻今,以伊尹、呂尚自況。詞中始終洋溢著一種歡快喜悅的氣氛,表現了詞人強烈的自信心和建功立業、與古人一爭高低的雄心壯志。
上闋頭三句很簡單,不過是直敘伊尹、呂尚的身世。傳說伊尹當年曾為人耕傭,后以滋味干湯,被商湯用為大臣;而呂尚則歷嘗窮困,年老之后,才以漁釣而遇周西伯,被周文王舉為師。兩人為商、周的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細玩詞意,可以覺察到其中有幾分諧謔的意味,這大約是由王安石心情歡悅所致。接下來的兩句也是半諧半莊,一方面說明英雄不遇明主終將一事無成,一方面暗示了自己對神宗知遇之恩的感激。另外,這兩句詞也表現了王安石以英雄自居的自許之情。《記林紀事》引王阮亭云:“‘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舒王自負語也。”甚有見地。
下闋前三句抒發詞人的感慨:英雄自有雄才大略,要在于遇與不遇。一個“遇”字既感嘆機緣難得,又含有為自己的僥幸而自得的喜悅。所謂“風從虎,云從龍”,英雄如果有所憑借,輔弼明王,建國立業,不過是談笑中事。王安石對變法的前途充滿信心,近乎得意忘形,因而不免把一場艱難的改革看得太輕易了。然而這確實是他當時心境的再現。最后兩句則更毫不隱晦地表現了他要與伊尹、呂尚這兩位著名的開國元勛一比高低的宏偉抱負。語意之中,實已隱含了自己已經超越古人的自豪。伊、呂不過是“歷遍窮通”、因人成事的兩個衰翁,而自己正值壯年便秉國政,若假以時日,所建功業,豈非在伊、呂之上?王安石素不喜厚古薄今之論,這兩句詞,大約也是他平素心志的自然流露,所以讀來并不覺其狂妄,而實有非此公不能道此語之感。
上一篇:(宋)張昪《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唐)皇甫松《浪淘沙·灘頭細草接疏林》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