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溫庭筠
夢江南·梳洗罷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這首《夢江南》是溫詞中的別調,風格完全不同于深美閎約的《菩薩蠻》;但其婉轉含蓄之致,卻又是相通的。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梳洗本是女子日常生活中的細事,但是在這首小令里卻表現出一個閨中思婦盼望丈夫歸來時的特有心態。盛唐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閨怨》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詩中的“凝妝”與溫詞中的“梳洗”語義雖然相近,但表現的心態卻有很大的差異。王詩中的少婦是因“不知愁”而“凝妝”,在她著意妝飾之前是無所希求的,只是在看到道路上楊柳弄色,才感到春臨人間,而自己卻在虛度芳時,這一番“凝妝”豈不白費心思了嗎!溫詞中的思婦是因為期待丈夫歸來而“梳洗”,她的不“梳洗”正是“為悅己者容”。因為她心中盼望著丈夫能在今天歸來,所以才早早起身,著意梳洗打扮,等待著心愛的人到來,這一心理體驗十分親切細膩,富于生活實感。這句詞雖然也間接點明了盼望的時間是從清晨開始的,但作者主要的用意卻是在表現思婦盼望丈夫歸來的那種特有的女性心理。從“梳洗”到“獨倚”,中間著一“罷”字,為的是表現時間上的銜接:梳洗之后立刻就獨倚江樓,這就把她希望丈夫能立即回來的急切心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了。江樓獨倚,不只寫出倚樓人殷切企盼的情態,同時也兼寫了倚樓人孤寂的心態。企盼與孤獨交織著的復雜心情正是借著“罷”和“獨”這兩個虛詞表現出來的。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兩句寫出思婦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帆,這里指的是船。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寫的是目送去舟。友人乘船而去,直到帆影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碧空盡處,詩人還在眺望著而不忍離去。“過盡千帆”寫的卻是目迎歸舟。從看到帆影望起,直望到歸來的船靠岸為止。就這么一只一只地望著,每只歸舟都帶來希望,但在無數次的“皆不是”中,希望一次一次地變為失望。千帆過盡,不見人歸,眼前所見只有江上落日的余暉和悠悠流去的江水。落日雖然脈脈含情,卻安慰不了思婦的傷感。無情的江水悠悠流去,絲毫不關心人間的悲歡離合。從早上“梳洗”上江樓,到日暮“斜暉”,望江樓上的思婦又苦苦地盼望了一天。這層意思雖然不見于文字,卻能在詞中顯現出來,這正是“只見性情,不見文字”的高超的技巧所帶來的表現效果。
末句“腸斷白蘋洲”更有含蓄不盡之意?!冻o·九歌·湘夫人》:“登白蘋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從此,“白蘋”這個意象便成為表達男女思慕之情的象征了。王僧孺《湘夫人》:“白蘋徒可望,綠芷竟空滋。日暮思公子,銜意默無辭。”便是直接承襲《楚辭》而來。但“白蘋”的語義卻不局限于此,它有時是指離別之地,如趙徵明(亦作征明)《思歸》:“猶疑望可見,日日上高樓,惟見分手處,白蘋滿芳洲。”有時指恨別傷離,如張籍《湘江曲》:“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在《夢江南》這首詞里,詞人似乎是有意地以模糊語義來表現更為豐富的情感,這就是“白蘋”這個意象的超越時空的象征意義。詩歌語言的模糊性總是和復雜的模糊情感相關聯。“模糊”不等于含糊,而是為想象和思考留有余地,是向情感深處的尋求。詩歌藝術的模糊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吸引讀者共同完成作品的創造,并共同享受其中的妙處。
上一篇:(唐)劉采春《啰唝曲》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唐)溫庭筠《夢江南·千萬恨》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