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舜民
賣花聲·題岳陽樓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guān)》。醉袖扶危欄,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yīng)是長安。
張舜民,字云叟,別號浮休居士,歷任諫官、吏部侍郎等。元豐六年(1083),詞人被貶往郴州,途經(jīng)岳陽樓,登臨憑吊古跡,寫下這首小令。
上闋前兩句寫詞人登臨遠望所見的山水氣象。起筆即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其中或隱含著引屈原為同調(diào)的用意。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詞人左遷至此,觸景生情,心事浩茫,猶如這浩浩蕩蕩的洞庭湖水一樣。接寫樓中近景,歌女殷勤勸酒,然后正色危坐,擬歌助興,詞人卻連忙勸止:我并不是西出渭城的客人,還是別唱送別的《陽關(guān)》曲吧。詞人只怕聽了《陽關(guān)》送別之曲,會勾起鄉(xiāng)思,觸動愁懷。這種寫法,更反襯出詞人極度的憂苦。
下闋頭兩句寫詞人步出室外,倚欄遠眺,只見碧空萬里,白云閑蕩,全不理會詞人的憂慮愁苦。一淡一閑,便把醉字烘托出來,使人可以意會到詞人此時的心境。“何人此路得生還”一句,兀然一問,如堤決閘崩,詞人的憂苦、怨憤一瀉而出,無法抑止,與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中“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二句意味略同。后兩句化用白居易《岳陽樓》詩:“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之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故居舊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和戀戀不舍之情。
這首小令上下闋皆于開首以寫景引出詞人內(nèi)心的憂怨,表現(xiàn)手法十分含蓄委婉。詞人無一字直說自己對故土的懷念,卻通過“休唱《陽關(guān)》”“應(yīng)是長安”這樣的暗示,傾吐自己的思情憤怨。這首小令的好處主要在此。
上一篇:(五代)馮延巳《歸字謠·寒山碧》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