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子陵臺
【出典】 《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嚴光傳》:“(光)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唐·李賢注引顧野王《輿地志》:“桐廬縣南有嚴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陵釣壇’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四○《浙江水》:“(孫權)割富春之地立桐廬縣。自縣至於潛,凡十有六瀨,第二是嚴陵瀨,瀨帶山,山下有石室,漢光武帝時,嚴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山下有盤石,周回十數丈,交枕潭際,蓋陵所游也。”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江南道·睦州·桐廬縣》:“嚴子陵釣臺,在縣西三十里,浙江北岸也。”
【釋義】 子陵臺即嚴子陵釣臺,故址在今浙江桐廬縣富春山,下臨七里瀨(富春渚),相傳為東漢隱士嚴光垂釣之處。
【例句】 ①行到子陵灘畔,謝主人深意。(曾覿《好事近·嚴陵柳守席上》1314)這里是點明柳太守設宴之地。②扁舟夜泛,向子陵臺下,偃帆收櫓。(王自中《念奴嬌·題釣臺》1728)這里是題詠釣臺。③嘆酒杯、不到子陵臺,劉伶土。(陳三聘《滿江紅》[斜日镕金]2021)這里化用李賀詩語(參見“酒杯不到劉伶土”條),抒寫追求生前適意的思緒。
上一篇:典故《子野聞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子非我,安知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