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龔賢
西江月·新結臨溪水棧
新結臨溪水棧,舊支架壁山樓。何須門外去尋秋,幾日霜林染就。影亂夕陽楚舞,聲翻夜月吳謳。山中布褐傲王侯,自舉一觴稱壽。
明末清初,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都異常尖銳,氣節之士多隱居不仕。當時的南京,有著名的畫中“金陵八家”,他們徜徉山水,以文酒自娛,以書畫為生。八家之首,就是宗法董源、巨然的龔賢。龔賢是昆山人,居金陵清涼山,葺半畝園,嘗自寫小照作掃葉僧,因名其所居為掃葉樓。這首詞寫隱居生活,在流露任情適意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權貴的蔑視。
上片寫居處秋色。起處以對句勾勒出居處特點與地理位置;水棧臨溪,是新近結成,山樓架壁,為舊日所支。辛棄疾卜居江西時,曾在靈山齊庵筑草堂,所作《沁園春》因山多水少,流露出猶恨不足之意,故結句發問:“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龔賢作為山水畫家,居處得清涼山之勝,亦感山樓之缺憾,故又臨溪新結水棧。傍水依山,兼有二美,故自得之情油然而生。“何須門外去尋秋”,秋色以紅葉最美,杜牧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句,作者卻不必“遠上寒山”,就能看到“幾日霜林染就”的醉人美景。作者并未細寫掃葉樓、半畝園的景色,但山樓、水棧、霜林,疏疏幾筆,已成遠近相宜的畫面。程青溪評其畫,謂之“蓋以韻勝,不以力雄”,亦可移為此詞之評。
下片寫幽居情趣,自言懷抱。“影亂夕陽楚舞,聲翻夜月吳謳”,工穩的對仗所表現的是無拘無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句:“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史記·留侯世家》記劉邦對戚夫人言:“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庾信《哀江南賦》則云:“吳歈越吟,荊艷楚舞。”唐人陶翰《燕歌行》:“請君留楚調,聽我吟吳歌。”作者是昆山人,“吳謳”自確,因“吳”“楚”常對舉,故“楚舞”不嫌生硬。兩句寫日夕、月夜的自歌自舞,閑情顯見,狂態可掬,出之有據,寫之自然,實有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妙。“山中布褐傲王侯,自舉一觴稱壽。”作者隱居山中,甘為布褐之士,這種安于貧賤的精神彌足珍貴,而傲視王侯,不屈節以降,其骨氣更是難得。舉觴痛飲,自為己壽,是進一步為自己的狷介傲骨傳神寫照。二句不為贅言,不嫌直露,卒章見志,實為點睛之筆。
龔賢有《木葉丹黃圖》、《清涼環翠圖》、《春山高閣圖》等畫傳世,用筆變幻,揮灑自如。此詞亦如其畫,上片結撰之妙得山水畫構圖之秘。下片以態傳情,運化成句得心應手。結尾二句如其繪畫之長于積墨,濃筆表其意旨,“畫”中有“我”,不似倪云林的幽澗寒松、斷岸疏林,但見蕭條淡泊之情、閑和嚴靜之心。其大寫之“人”,尤為可貴。
上一篇:(清)孫自式《西江月·九日》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朱敦儒《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