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紫芝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這首詞抒寫男女相思之情。這是歌詞創作的傳統主題。兩宋詞人中,比如晏幾道,便是寫作這類歌詞的行家里手。周紫芝稱:“予少時酷喜小歌詞,故其所作,時有似其體制者,此三篇是也。”(《鷓鴣天》“樓上緗桃一萼紅”題注)這里所說:“三篇”,指作者另外三首《鷓鴣天》。這首《鷓鴣天》不在“似其體制”之范圍以內。
與抒寫同類主題的傳統歌詞相比較,周氏此詞在作法上是有所變化的。傳統歌詞說相思,主要指令詞,一般都在景與情的關系上做文章,或者以景托情,或者以情融景,似乎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這就是上片布景,下片言情的模式。而周氏此詞則在布景與言情當中寄插述事,即在上片的布景之后,于下片追述往事,進行今昔對比,以言其情。周氏以長調作法作小令,突破了固定模式。這首《鷓鴣天》之所以不同于傳統歌詞,其主要標志就在于此。
因此,讀這首詞,必須牢牢抓住“那時”與“如今”這四個字。那時,兩個人在一起,一個調弦撫瑟,一個撥動爐香,“同唱鷓鴣詞”。這是對于過去一段戀愛經歷的回憶與追述,是虛寫。而如今呢?卻是一個人在西樓度此風雨之夜。其具體情景已如上片所寫,即:一方面秋涼屏幃,獨對青燈直至殘釭欲盡;一方面秋雨梧桐,聲聲葉葉令人心碎。這是實寫,其景其情已融為一體。于是,在這一情景之下,才有“不聽情歌也淚垂“的結果。
詞作上片所布之景,所謂“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乃由溫庭筠之《更漏子》詞意化出,未見太多高明之處,但下片穿插述事,以“那時”情景與“而今”情景對比,便使將“而今”風雨之夜的情景,亦即上片所布景之顯得更能動人心弦。周氏此詞在作法上的變化,增強了傳統令詞的藝術表現力,使其所說相思之情更為充實,這是值得注視的。
上一篇:(宋)趙鼎《鷓鴣天·建康上元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