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詞抒寫女子由春殘目暮景象所觸發的芳華零落、孤寂無繆意緒。上片著重寫客觀景象,而情寓景中。起二句寫雨后滿地堆絮。從實際感受發生的次序看,應是先有“愁聞一霎清明雨”,然后方見“南園滿地堆輕絮”。現在這樣倒過來寫,固然是為了突出渲染殘春之景,同時也為便于與三四句頂針勾連,造成整個上片一氣旋折的整體感。楊花質輕,有風的晴日,漫天飛舞,是為“飛絮”;如今經雨,故沾濕鋪地。但連用“滿”、“堆”兩個強調意味特重的詞語,則這“一霎清明雨”來勢之迅橫可想。全句所顯示的正是一種春意闌珊、春華狼籍的景象,其中已隱含女主人公觸目神傷的情景。三、四即承“一霎清明雨”寫雨后的另一種景象:云收日出,殘陽斜照,零落滿徑的杏花正散發出陣陣芬芳的氣息。這兩句寫出暮春時節富于特征的氣候特點,“雨后”與“斜陽”之間用一“卻”字連接,既突出氣候的變化,又微露對這種晴雨變幻景象的新奇感。杏花繁茂,雨后落紅滿地,自是凋衰之景;但斜陽照射,氣溫升高,卻使零落殘紅散發出陣陣余芳,這又在凋衰之中呈現出別一種美感。這里既有對美的凋衰的惋惜,又有對凋衰之美的欣賞流連。這種微妙復雜的感受,正透露了女主人公對自身處境命運的感觸。其象喻意蘊可于言外領之,而不落言詮,所謂深情忽觸,不復在跡象之間。
下片著重抒寫女主人公的情態,而情由景生。“無言”二句點醒上片所聞所見,均系女子在午睡中及睡醒后的感受。睡后粉妝稍顯凌亂,故須略作調勻;枕上屏山,即枕屏,用作掩蔽。妙在“無言”二字,透露出一種寂寞無聊的意緒,“掩”字也隱隱折射出空虛孤寂之感,李義山《日射》:“回廊四合掩寂寞”,正可為此句“掩”字所含的意蘊作解。結拍二句乃承此“無言”情態作進一步描寫,點明女主人公“獨”居的處境與“無聊”的心境,而以“時節欲黃昏”的特定時間與環境氣氛作渲染烘托,以“獨倚門”的情態應上“無言”,暗透內心的無聊。春殘花落,已是惆悵自憐;日暮黃昏,更感空虛寂寥,情懷黯然。“無聊獨倚門”這一仿佛是靜止的情態,正在默默的無言中透出內心的空虛失落、無所依托。“倚門”并無明確的目的,只是“無聊”中一種不自覺的行動,透過這個細節,仿佛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呆滯失神的眼睛和內心的一片空白。
此詞寫女子獨居的傷春情懷,其情景與歐陽修(一作馮延巳)《蝶戀花》詞下片“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有些相似,但歐詞感情比較強烈,表情亦較顯露,而溫詞則感情較為內斂,表情亦較含蓄。
上一篇:(五代)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原文賞析
下一篇:(唐)溫庭筠《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