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榮街
煩惱是一條長蛇。
我走路時看見他的尾巴,
割草時看見了他紅色黑斑的腰部,
當我睡覺時看見他的頭了。
煩惱又是紅線一般無數小蛇,
麻一般的普遍在田野莊村間,
開眼是他,
閉眼也是他了。
呵!他什么東西都不是!
他只是恩惠我的跟隨者,
他很盡職,
一刻不離的跟著我。
徐玉諾
《跟隨者》是徐玉諾早期詩歌的代表作,收入《雪朝》第四輯。這首詩反映了青年詩人“五四”時期苦悶抑郁的情懷。他之所以終日煩惱、愁苦,難以排遣,與他的生活經歷和對人民疾苦的關切是分不開的。徐玉諾在一登上詩壇的時候,就已經飽嘗了中原地區兵荒馬亂、天災人禍的痛苦。他的《歌者》和《農村的歌》等,真切地描寫農夫用瘦削的牛兒趕著澀滯的車輪,為軍隊運送糧草。正在懷孕的綿羊,也被宰殺,送進了衙門。“眼看著海綿一般的土壤,/變作石頭一般強硬……/家中沒有一粒米,/鍋中水沸著!/寒風刺刺的逼人……/單衣不主貴,不襤也透風。”詩人勾畫出了一幅幅農村凋蔽圖,有力地鞭撻了二十年代初期的反動統治。在“五四”時期的新詩創作中,徐玉諾作品顯示出來的進步意義是很突出的。這首《跟隨者》雖然沒有展示具體的生活場景,去實寫造成詩人精神煩惱的直接原因,字里行間仍然隱含著對社會現實的詛咒。如作者寫自己的煩惱“麻一般的普遍在田野莊村間”,“開眼是他”,“閉眼也是他”,便是說詩人觸目之處都是令人感傷悲憤的景象,都是令人不快的材料。作為文學研究會的成員,徐玉諾的詩是自覺地實踐了“為人生”的創作主張的。詩人是時代的產兒和歌者,徐玉諾的詩唱出了他在苦難生活中的真實感受。
《跟隨者》語言新穎生動,詩人善于選取生活中最熟悉、最淺顯的事物構成奇巧的比喻,來描摹狀寫內心潛在的愁苦情緒。作者不直說自己生活中沒有歡樂,日夜被煩惱所糾纏,而說“煩惱是一條長蛇”,走路時、割草時、睡覺時都能看到它,又說煩惱是“紅線一般無數小蛇”,遍地皆是,它們一刻也不停地十分盡職地跟隨著自己。借助于通俗形象的比喻把感情表達得真切感人,設喻的新穎真叫人撫掌叫絕!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中說:“比喻是天才的標識”,一切優秀的詩人都善于運用具體性的、形象化的語言,來表達抽象的理性概念,在修辭和表達時,又都十分注意構成比喻的事物之間本質上的差異和某些方面的相似之處,為尋求到一個貼切新穎的比喻,詩人往往煞費苦心,而給予讀者的感覺卻又自然得如同信手拈來。試想:那隱藏在路邊草叢中的長蛇,那散布在田野村莊間的紅線一般的小蛇,它們攢動潛行的情景,見了人尾追不舍的樣子,同詩人心頭拋棄不掉的煩惱是多么相似,作者把自己煩亂痛苦的復雜的思想感情,寄托到一個具體而鮮明的事物上,選擇和聯系得是多么自然。出人意料的是,筆鋒突然一轉,“煩惱”什么也不是,而是“恩惠”自己的“跟隨者”。這畫龍點晴的一筆,既是含淚的微笑,也是深沉的控訴。當時的青年,大多找不到出路,面對黑暗的現實,只能以煩惱終身,與其罵“煩惱”是“長蛇”“小蛇”,還不如說它是“跟隨者”,這是詩人對舊社會不存任何幻想的表現。徐玉諾善于把較難捉摸的內心感受化作可見、可感的實有形象。他在尋求新穎恰切的比喻來抒發主觀情思方面,給后來的新詩人們留下了珍貴的經驗。
上一篇:蝶夢
下一篇: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