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萬壽祺
字年少,一字介若,又字內(nèi)景,晚年僧服,易名慧壽,稱明志道人,或稱壽道人,或但曰壽、若,或曰若若。其先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后移家徐州(今屬江蘇)。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舉人,青年時游南京、蘇州等地,參與復社活動。清兵南下,積極投入抗清斗爭,抱必死之志。其自述起義經(jīng)歷云:“崇禎十七年甲申三月,京師陷,五月南渡。其明年乙酉五月,江以南郡縣皆陷。炳(沈自炳)、儁(戴之儁)、芑(錢邦芑)起陳湖,瑞(黃家瑞)、龍(陳子龍)起泖,易(吳易)起笠澤,皆來會。八月潰,被執(zhí)不屈,將加害,有陰救之者。囚系兩月馀,得脫還江北,作《泛湖圖》第四?!?《清詩紀事初編》)明亡后不仕,與顧炎武等交往甚密,陰圖恢復,赍志以歿。壽祺多材藝,書畫雕刻、琴棋劍器,以及刺繡、百工技藝,無所不通。有詩名,與閻爾梅并稱“閻萬”。其詩歌創(chuàng)作可分為前后兩期,以甲申之變?yōu)榻?早期作品多以江南文士才人生活為題材,如《京口社集》寫復社文人聚會,《秣陵舟燕》寫才人燕集;后期作品悲涼激楚,成變徵之音,大多通過吊古傷今、撫今追昔以表達作者的故國之思、恢復之志,如《南都雜詠》八首等都曲折表達了“國仇未雪身仍在,家散天成志有馀”(《丙戌正月一日》)的悲憤。詩中還有一些揭露清兵野蠻與殘暴的作品。工于近體,其七律如陳田所云:“年少詩壯麗,有芒碭猛士之風。國變后,尤多激楚之音?!?《明詩紀事》)其七絕興象高華,有唐人韻味。有《隰西草堂詩集》五卷,另有《隰西草堂文集》三卷,和《遯渚唱和集》一卷。羅振玉為其作傳。《清史稿》卷五○○、《國朝耆獻類徵》卷四七一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七綴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東陽歷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