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晨
金色的古瓶
蓋滿了塵埃
金泥半剝蝕
染上了黯淡的悲哀
微光靜悄之時
詩韻錚錝地欷歔
花瓣零落后
剩下黃金的花蕊
若是新燒的花瓶
金彩輝煌
若是初開的花朵
艷射畫堂
朱色的古夢
消沉歲月之中
黃銅的夕照
闌入寥落的行宮
金色的古瓶
蓋滿了塵埃
詩人的心隈
蔓著銀屑的蒼苔
馮乃超
穆木天在給郭沫若的一封信中曾說:他與馮乃超都“很想作表現敗墟的詩歌”。穆木天要抹殺唐代以后的東西,馮乃超則“要進更古的時代”。應該說,這首《古瓶詠》體現了馮乃超對歷史陳跡的興趣。一個金色的古瓶,詩人喜愛它的蓋滿了的塵埃,喜愛它的金泥半剝蝕,喜愛它上面蒙著的黯淡的悲哀。第一節詩表現了古瓶特有的陳舊的美,頹廢的美。
第二、三節是一連串的幻覺和聯想。晨光熹微中,古瓶宛如一個絕代佳人,發出頗有韻味的欷歔聲。陽光明亮處,它又象一枝凋謝的花朵、身上只有金黃色的花蕊。象美人似花朵,這是詩人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古瓶所產生的幻覺。然而,詩人興猶未盡。他進一步設想古瓶剛被制成(剛出爐)時的情景。那時的古瓶該是何等的美麗:它金彩輝煌,它如初開的花朵,艷射畫堂。這些聯想使詩人沉浸到歷史的美好追憶中。
第四節是跨度宏大的歷史的敘述。大有美好的青春年華一去不復返,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這一節應和了第一節中的“黯淡的悲哀”,表現了詩人的情感和心緒。當然,這情感并非新鮮的。在中國歷代的詠懷詩中,我們可以找到多少諸如此類的詩句。馮乃超的這些詩句未免是老調重彈了。
最后一節與開頭相照應。當詩人對古瓶的歷史作了一番回顧,對古瓶作了一番詠贊后,他的心隈里不禁滋生出銀屑似的蒼苔。這個比喻是新穎的、大膽的。心里長滿蒼苔,這該是說他的內心已被歷史的陳跡占滿了,于是他就非常樂意地回到很古很古的古代去了。
《古瓶詠》同馮乃超別的詩如《鄉愁》、《眼睛》等不同,有著更多的民族彩色。它的詩形是整齊的,甚至不亞于聞一多等格律詩派的句法的整齊。例如它的第一節與最后一節,第三節的前后兩行,句法完全相同。第二節的上下兩行及第四節的上下兩行,句法也基本相同。
《古瓶詠》的音節不僅整齊,而且抑揚頓挫,有著古詞曲的韻味。當然,這不同于五四初期白話詩的“帶著舊詩的痕跡”。而是有著濃郁民族色彩的新詩。
上一篇:古原新葉
下一篇:古鎮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