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談藝錄》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明徐禎卿撰。禎卿見《徐昌谷全集》。
此書是一部重在探討詩歌理論的著作。書之開宗明義講明詩歌是具有考察民情、了解社會之作用的:“詩理宏淵,談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卿云》江水,開雅頌之源;《烝民》《麥秀》,建國風之始。覽其事跡,興廢如存,占彼民情,困舒在目。則知詩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詩歌的這種認識作用是通過人們情感自由宣泄實現的。因此,他說:“蓋因情以發氣,因氣以成聲,因聲而繪詞,因詞而定韻,此詩之源也。”而人的種種喜怒哀樂又不是無端而發:“情者,心之精也。情無定位,觸感而興,既動于中,必形于聲。”心,古人認為是主思維和情感的。人的感情本無定質,隨境遇而變,所謂“觸感而興”。因為情是詩之源,又提出“因情立格”,指出:“夫情既異其形,故辭當因其勢。譬如寫物繪色,倩盼各以其狀;隨規逐矩,圓方巧獲其則。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環之大略也。”
自唐宋以來許多詩論家喜談詩格、詩式、詩法、句法。李東陽亦以聲調法度論詩。仿佛存在可以脫離詩歌所攄寫之情的格調、法度。“因情立格”點明了詩之格調法度是由詩的內容所決定的。
徐氏還指出詩的風格與詩人品格密切相關:“詩之詞氣,雖由政教,然支分條布,略有逕庭。良由人士品殊,藝隨遷易。故宗工巨匠,詞淳氣平;豪賢碩俠,辭雄氣武;遷臣孽子,辭厲氣促;逸民遺老,辭玄氣沉;賢良文學,辭雅氣俊;輔臣弼士,辭氣尊嚴;閹童壸女,辭弱氣柔;媚夫倖士,辭靡氣蕩;荒才嬌麗,辭淫氣傷。”
在李夢陽、何大復提倡“詩必盛唐”之時,徐氏主張向漢魏學習:“魏詩,門戶也;漢詩,堂奧也。入室升堂,固其機也。”此書作者寫于未成為“前七子”成員之時,論詩主張多有與李、何不同之處。
有中華書局1981年排印《歷代詩話》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頤山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靖逸小稿》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