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奪
【釋義】
巧取:欺騙;豪奪:強(qiáng)搶。舊時指達(dá)官貴人奪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xiàn)在指用盡一切方法來謀取財物。
【出處】
宋·蘇軾《次韻米黻(fú)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典故】
米友仁是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因家學(xué)緣故,也寫得一手好字,畫得一手好畫。
米友仁生平有一大愛好,那就是喜歡古人的作品;他也有一項(xiàng)大的本領(lǐng),那就是能夠模仿古人的字畫,而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他經(jīng)常想盡辦法地向別人借古畫,臨摹完之后,他便拿著真跡和臨摹本一起送到主人面前,讓主人自己挑選。
因?yàn)槊子讶实呐R摹本事極高,很多人都將臨摹本當(dāng)成真跡拿了去,由此米友仁也得到了很多珍貴的名畫真本。雖然人們比較敬仰米友仁在書畫方面的成就,但是也不恥他以這種方式來換取別人真跡的行為,那時人們將這種行為稱為“巧偷豪奪”。后來又引申為“巧取豪奪”。
上一篇:尾大不掉典故故事|尾大不掉釋義
下一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故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