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舞記——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冰心》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我應(yīng)當怎樣地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的彩色,渲點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shù)。
如同一個嬰兒,看到了朝陽下一朵耀眼的紅蓮,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驚喜,但是除了咿啞之外,他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但是,朋友,難道我就能忍住滿心的歡喜和激動,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啞”?
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學者,來闡述印度舞蹈的歷史和派別,來說明她們所表演的婆羅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內(nèi)行地贊美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是怎樣地“出色當行”。
我只是一個欣賞者,但是我愿意努力地說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飛動的“美”!
朋友,在一個難忘的夜晚——
簾幕慢慢地拉開,臺中間小桌上供養(yǎng)著一尊濕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舞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卡拉瑪·拉克希曼出來了。真是光艷地一閃!她向觀眾深深地低頭合掌,抬起頭來,她亮出她的秀麗的面龐,和那能說出萬千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著。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卡拉瑪開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zhuǎn),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nèi)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xiàn)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xiàn)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cè)身垂睫表現(xiàn)出低回宛轉(zhuǎn)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xiàn)出叱咤風云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像濕婆天一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shù),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yōu)美的詩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過(小妹妹拉達,有時單獨舞蹈,有時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雛鳳!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將來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們發(fā)現(xiàn)她們不但是表現(xiàn)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tài)極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我實在描寫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兩句詩:“珠纓炫轉(zhuǎn)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來包括了。
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yōu)美悠久的文化藝術(shù):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這種多樹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他的食糧的供養(yǎng),而這大地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印度的廣大人民群眾。
卡拉瑪和拉達還只是這棵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雖然卡拉瑪以她的二十二年華,已過了十七年的舞臺生活;十二歲的拉達也已經(jīng)有了四年的演出經(jīng)驗,但是我們知道印度的偉大的大地母親,還會不斷地給她們以滋潤培養(yǎng)的。
最使人惆悵的是她們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著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nèi)“驚鴻”般地飛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們的南印故鄉(xiāng)那樣的豐滿芬芳的花朵,我們只能學她們的偉大詩人泰戈爾的充滿詩意的說法: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的贊嘆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地穿成花串,獻給她們掛在胸前,帶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謝他們的友誼和熱情,感謝他們把拉克希曼姐妹暫時送來的盛意!
冰心的散文向以文筆清麗、意蘊雋永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這篇《觀舞記》,描摹舞姿,抒寫觀感,將優(yōu)美的造型和真摯的情感熔于一爐,可以使我們進一步領(lǐng)略到冰心那顆廣博而清醇的愛心。
文章沒有按照“觀舞”的過程來展開,而是先用近三分之一的筆墨來渲染觀舞后難以遏制的“歡喜和激動”的心情。這一別具匠心的結(jié)構(gòu),顯然具有多重藝術(shù)魅力:開篇即用設(shè)問來提頓,是為了激發(fā)讀者閱讀和思考的興趣,這叫做調(diào)動讀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四個以“假如”開頭的假設(shè)句的連用,不僅委婉地暗示了所觀舞蹈的詩意美、色彩美、音樂美和造型美,而且像四個追尾的浪頭,把作者急于將自己的驚喜告訴讀者的情緒表達出來,以舞姿的動人效果來反襯舞美的驚人精湛;而一再申明自己因“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只能發(fā)出“咿啞”的聲音而倍感遺憾,則是用低調(diào)來反托那精湛舞姿的難以言傳,令人不勝神往。
鋪墊烘染既就,作者就適時地為讀者拉開了那個“難忘夜晚”的舞臺帷幕:先寫舞臺氣氛,次寫人物靜態(tài)造型,再寫音樂聲起,最后則是對一幅幅“飛動的美”的精心描繪。舞蹈語言都是以形傳神,因而在作者筆下,生動逼真、形神俱到就成為這段描寫的主要特點。其中,用“細碎”形容舞步,用“繁響”形容鈴聲,用“輕云”比喻慢移,用“旋風”比喻疾轉(zhuǎn),通過描摹種種不同的動態(tài)舞姿,來體現(xiàn)種種不同的感情心態(tài),從而取得了簡潔準確、形神畢肖的藝術(shù)效果。特別是對于“蛇舞”的描繪:“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更是達到了生動逼真的極致。古人云,“真景逼而神境生”。由“真”而“神”,這是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所達到的境界,也是冰心用文字來傳達這種美時所追求的目標。
一般說來,“記”是一種敘事散文,但這篇《觀舞記》更像是一首散文詩。這首先在于它不以記事為體,而以抒情為主:“記”斷續(xù)而“情”融貫,“事”簡略而“意”豐贍。起筆即飽蘸著驚喜和激動,結(jié)末又將這激情延伸到對印度深厚傳統(tǒng)文化的禮贊和對印度人民滿懷盛意的遙祝;即使是中間描繪舞美,也都是一幅幅情溢象外的寫意畫。真摯情感的貫注,體現(xiàn)了詩性抒情散文的本色當行。其次,段落層次的多行細分,運筆行文的抒情格調(diào),排比句式的聯(lián)翩層疊,明比暗喻的生動多姿,遣詞造句的凝煉優(yōu)雅,也從各個方面增添了本文的詩性色素。這是《觀舞記》的特征,也是冰心散文一以貫之的風調(diào)。
上一篇:《黃昏·何其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鼓聲·蕭乾》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