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薈》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筆記小說集。共六卷。明陳繼儒撰。據編末黃廷鳳、益威甫稱,陳氏虐病,王稚登贈他《虎苑》以避邪。然《虎苑》 “止數十則, 仲醇(陳繼儒)益廣之為數百則,畋搜靡遺”。 《虎薈》有《寶顏堂秘笈》本和《叢書集成初編》本。
縱觀全書,所撰一般都涉及虎事,漫記雜錄,短的三二句,數十言,長的亦僅千字左右。每則不記所出,且多拉雜無倫,或漫為牽綴。其中除少數部分與王稚登《虎苑》相同外,增加的內容不少是虎隱為人或人化為虎的志怪、志異故事。
這些故事,往往借虎妖、畸人的行為,展現現實生活的畫面。如“大德中荊南九人山行”一則,寫九人避雨一土洞中,遇虎距洞口,虎視耽耽而不去,八人就商量將一愚者推出洞口,以此解圍,誰知虎竟不吃此人,反把他安置于他所后,仍舊回來守住洞口,結果“洞崩,八人死,愚者竟生”。又如“宗正卿李可大常至滄州”則,寫一猛虎由于“大竹刺貫其臂”,痛苦不堪,遇一野行之人,因而追趕上去“俯伏貼耳”,請為去刺。 “其人為拔之,虎甚悅,宛轉搖尾,隨其人至家乃去。是夜投一鹿于庭,如此歲余,投野豕獐月月不絕,或野外逢之則隨行,其人家漸豐。”這人富后“潔其衣服”,虎一日見之竟不識而把他咬死了,待到虎知誤殺恩人, “乃號呼甚悲,因入至庭前,奮躍折脊而死”。這故事《虎苑》中也有類似,但《虎薈》作者顯然作了潤色并增加了樂極生悲、虎以命殉恩的故事情節,讀來頗為有趣。 《虎薈》中,象這類表達勸惡從善、知恩感報的述寫意圖的故事還是不少的。
編中另有一些惡吏化虎、虎化惡吏、人虎同伍的故事,嚴峻地鞭撻了現實生活中貪官惡吏的兇殘暴虐,看似離奇,實寓喻意,具有積極的批判封建政治的意義。如“長沙有民”、 “松陽人入山采薪”等則,所捕所遇的“虎”,其實是“亭長”、 “都事”之類,正如編者在書中借引他人的詩云: “昔日漢使君,化虎方食民;今日漢使君,冠裳而吃人”。“昔時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則吞人畜, 小不遺魚蝦”。 “今日虎坐衙”、 “冠裳而吃人”,這正是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和揭露!
此外,編中還有不少寫虎妖化成美女、俊男到人間自由婚配的故事,則表達了編者對封建禮教的蔑視和大膽沖擊。這些故事中的虎妖虎精,往往頗通人性,作者一般并不渲染虎的兇猛任肆,而著力寫他(她)們正直良善、姣好動人的一面,讀來頗覺親切。
上一篇:《藏一話腴》簡介|鑒賞
下一篇:《蝴蝶相思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