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記(七)說幾句愛海的孩氣的話·冰心》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白發(fā)的老醫(yī)生對我說:“可喜你已大好了。城市與你不宜,今夏海濱之行,也是取消了為妙。”
這句話如同平地起了一個焦雷!
學問未必都在書本上。紐約、康橋、芝加哥這些人煙稠密的地方,終身不去也沒有什么。只是說不許我到海邊去,這卻太使我傷心了。
我抬頭張目地說:“不,你沒有阻止我到海邊去的意思!”
他笑說:“是的,我不愿意你到海邊去,太潮濕了,于你新愈的身體沒有好處。”
我們爭執(zhí)了半點鐘,至終他說:“那么你去一個禮拜吧!”
他又笑說:“其實秋后的湖上,也夠你玩的了!”
我愛慰冰,無非也是海的關系。若完全的叫湖光代替了海色,我似乎不大甘心。
可憐,沙穰的六個多月,除了小小的流泉外,連慰冰都看不見!山也是可愛的,但和海比,的確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說“海闊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時候,才覺得天空闊遠到了盡量處。在山上的時候,走到巖壁中間,有時只見一線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頂,而因著天末是山,天與地的界線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線的齊整。
海是藍色灰色的。山是黃色綠色的。拿顏色來比,山也比海不過。藍色灰色含著莊嚴淡遠的意味,黃色綠色卻未免淺顯小方一些。固然我們常以黃色為至尊,皇帝的龍袍是黃色的,但皇帝稱為“天子”,天比皇帝還尊貴,而天卻是藍色的。
海是動的,山是靜的。海是活潑的,山是呆板的。晝長人靜的時候,天氣又熱,凝神望著青山,一片黑郁郁的連綿不動,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沒有一刻靜止!從天邊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邊,觸到崖石,更欣然的濺躍了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
四圍是大海,與四圍是亂山,兩者相較,是如何滋味,看古詩便可知道。比如說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詩說:“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細細咀嚼,這兩句形容亂山,形容得極好,而光景何等臃腫、崎嶇、僵冷?讀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也是月出。光景卻何等嫵媚、遙遠、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沒有紅、白、紫、黃的野花,沒有藍雀、紅襟等等美麗的小鳥。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間,便都萎謝,反予人以凋落的凄涼。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紅白紫黃這幾個顏色。這一片花,卻是四時不斷的。說到飛鳥,藍雀、紅襟自然也可愛。而海上的沙鷗,白胸翠羽,輕盈的漂浮在流花之上,“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匆娝{雀、紅襟,只使我聯(lián)憶到“山禽自喚名”。而見海鷗,卻使我聯(lián)憶到千古頌贊美人,頌贊到絕頂?shù)木渥樱?ldquo;婉若游龍,翩若驚鴻”!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視的能力,這句話天然是真的!你倚欄俯視,你不由自主地要想起這萬頃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龍女,什么鮫紗。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黃泉以下,有什么金銀銅鐵。因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們思想往深里去的趨向。
簡直越說越?jīng)]有完了,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我以為海比山強得多,說句極端的話,假如我犯了天條,賜我自殺,我也愿投海,不愿墜崖!
爭論真有意思!我對于山和海的品評,小朋友們愈和我辯駁愈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這樣世界上才有個不同的變換。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樣的臉,我必不愿見人。假如天下人都是一樣的嗜好,穿衣服的顏色式樣都是一般的,則世界成了一個大學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樣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無味!再一說,如大家都愛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靜了!
《山中雜記》是冰心的一組散文,共有十篇。這是作者1923年秋,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因病在青山沙穰療養(yǎng)院時寫的。作者以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親切自然地記述了自己身在異鄉(xiāng)的經(jīng)歷和病中感想,以及對往事的情真意切的回憶。
《說幾句愛海的孩氣的話》是《山中雜記》中的第七篇。作者酷愛大海,在文章里用和兒童促膝談心的口吻談論著海。由于作者從小就愛海,因此每每談到她的心愛的大海時,總會保留著自己兒童時代的濃濃的深深的童趣。
文章的開頭,寫作者渴望見到久違的大海的迫切心情。當白發(fā)蒼蒼的老醫(yī)生考慮到她身體狀況建議取消海濱之行時,猶如平地起焦雷。作者愛海愛到如癡如醉的地步,寧肯終身不去紐約、康橋、芝加哥等著名城市,也無法阻止自己去海邊。這恐怕與作者童年編織起來的大海情結(jié)密切相關。
冰心出生于一個海軍軍官的家庭。父親參加過甲午海戰(zhàn),并先后任“海圻”巡洋艦副艦長、海軍部軍學司長等職。作者自3歲到11歲八年時間是在煙臺這座海濱城市度過的。冰心說這是一個“深刻的夢”。她穿著帶金線的小軍裝,活蹦亂跳地出沒于營房、炮臺、碼頭,與湛藍的大海結(jié)下深厚情誼。
一接觸大海的話題,作者仿佛就像一個兒童滔滔不絕地一個勁地直夸海的種種“美德”,簡直是頂禮膜拜。她拿大山作對比,又一個勁地硬貶山的種種“不是”,幾乎是說得一無是處。這種觀察的眼光與敘述的口氣,無不顯示兒童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正是如此的繪聲繪色、如此的決然絕然,才使此文深得兒童們喜歡。
作者是從視野、顏色、動態(tài)三個角度去對比海與山的。在對比中,作者抓住事物主要特征,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加以概括,或描繪,筆端又無不流淌出自己對大海的深情與眷戀。
海,視野遼闊深遠;而山,山巒疊嶂,山外有山,視野狹隘短淺。
海,顏色藍色灰色,寓含著莊嚴淡遠的意味;而山,黃色綠色未免淺顯小方一些。雖說,黃色為至尊,皇帝龍袍是黃色的,但皇帝只能稱“天子”,天比皇帝尊貴,而天卻是藍色的。這個類比對照惟妙惟肖,頗具兒童思維定勢。
海,是動態(tài)的,活潑的;而山,是靜態(tài)的、呆板的。大伏天,青山黑郁郁的連綿不動猶如“病牛”;而海,波光粼粼,濺躍起來的浪簡直是開展出燦然萬朵的“銀花”。“病牛”與“銀花”這組比喻符合兒童的想像力。
作者意猶未盡,接著比較海上山上看月出,巧妙地借用兩句古詩句來貶山褒海,說山臃腫、崎嶇、僵冷,產(chǎn)生不出快感;說海嫵媚、遙遠、璀璨,無限美感。
作者承認海也有缺憾:沒有野花,沒有小鳥;然而她話鋒一轉(zhuǎn),卻數(shù)落起山間的野花雖美也會萎謝,不及浪花四時不斷;小鳥自然可愛,而海上沙鷗的美姿美態(tài),令人聯(lián)想到“婉若游龍,翩若驚鴻”那般驚世絕后的千古美人。
作者坦言自己說話簡直沒個完,但最后她還是情不自禁地贊美海有深刻的透視能力,誘發(fā)人們往深里去探索海底寶藏。可見作者對海愛之深。
這一連串的類比對照,貶山褒海,無不凸現(xiàn)出作者對大海的無限深情:“說句極端的話,假如我犯了天條,賜我自殺,我也愿投海,不愿墜崖!”
如此愛海,愛到這般極端、這般偏激,在中國女作家中不能不推冰心為第一人了!
上一篇:《少女的贊頌·朱大枏》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崩霆琴·李元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