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陳仲舉言為士則
南朝宋志人小說。劉義慶撰。原載《世說新語·德行篇》。李格非、吳志達《文言小說》、福建師大中文系《世說新語選》皆選錄。陳仲舉(?—168)名蕃,仲舉乃其字,汝南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人,正直嚴峻。官至太傅,因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未成,被害。《后漢書》卷六十六有其傳。本篇敘寫:陳仲舉的言語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為是當時的模范。他一開始做官,就有澄清天下之志。他當豫章太守時,一到任,就詢問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眾人希望太守先進官署。陳仲舉說,周武王經(jīng)過商容居住的地方,還俯而憑式,表示敬意;他連席子都來不及坐暖就去拜訪正直之士,我尊敬賢人,有什么不可以呢?小說旨在贊揚陳仲舉尊重賢才,志向高遠的德行和操守。作品先用“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總說,點出他為人高潔,堪為楷模;接著以訪徐孺子事皴染,形成前呼后應之勢,結構雖屬“叢殘小語”,但先點后染,首尾完整,自然渾成。作者抓住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片段(下車伊始訪布衣),選取一言一行,便勾畫出了陳仲舉的感人形象。據(jù)《汝南先賢傳》說:“(陳仲舉)有室,荒蕪不掃除,曰:‘大丈夫當為國家掃天下。’”其忠正志高的形象特征,可以作為本篇小說主人公形象的參照。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陸社兒》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浮·陳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