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化石·艾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動作多么活潑,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躍,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了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勘探隊員
在巖層里發現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凝視著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訓:
離開了運動,
就沒有生命。
活著就要斗爭,
在斗爭中前進,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發揮干凈。
艾青的詩淳樸、流暢、浩蕩,讀起來瑯瑯上口,如行云流水,聚散無常,是詩,又是散文,他早期的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車》等曾經強烈地打動過我。我也很喜歡艾青重新執筆后寫的這首《魚化石》。我以為這是他近年來少有的佳作之一。可惜戴望舒沒有寫過同一命題的詩篇,可以供我們并舉朗誦。但卞之琳是寫了的。他的《魚化石》有個加括號的副題:一條魚或一個女子說,還有一篇《魚化石后記》補收在增訂本《雕蟲紀歷》的時候,又將《后記》分成幾條注釋,可借此揣摩詩人的真意。
艾青的這首《魚化石》沒有注釋,一讀便懂,收入《歸來的歌》含意就更明白(后來的詩句作了一些修改),我非常佩服詩人們對魚化石的敏感,這實在是個好題目,但他們表現的藝術悟性是不同的。卞之琳寫的是哲理詩,“你我都遠了乃有了魚化石。”即使無可奈何,且喜生生不息。艾青則從生活里撿到自己的感情,更多一層現實意義,且看:“動作多么活潑,/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想當初魚兒在大海里浮沉,跳躍,可是,不幸的事件發生了,旺盛的精力和活潑的動作,都在一瞬間凝固住了,成為永恒的化石。哦,一聲霹靂就沒頭沒腦地蓋住了。這是地震! 這是火山爆發! 這個突然的變化使一切都失去了自由,自然世界的和人類社會的一下子都凝固住了。詩人接著形象地揭示了魚化石的特征:盡管鱗和鰭都完整,埋在巖石里面的魚卻無法動彈,連一絲嘆息也沒有,它有的只是沉默,沉默,無休止的沉默。魚離不開水,人離不開和水相接的天。自由在天邊召喚,詩人渴望聽見自由的聲音,好比魚的渴望聽見浪花的聲音。然而聽不見。于是讀者也不得不沉默了。幸而艾青是樂觀的,就象卞之琳領悟“生生之不易”一樣,艾青也終于覺得: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而且“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當死亡沒有來臨,/把能量發揮干凈。”
有人說,讀艾青的詩總不免使人有憂郁的感覺;也有人說,憂郁對于艾青是氣質性的。對此我還要補充一點:憂郁對于艾青既是氣質性的,因此也必然有民族的和時代的因素在里面。魯迅也是憂郁的,有時甚至有寂寞和孤獨之感。艾青的憂郁是可以理解的,我個人認為,一個詩人,一個偉大的作家,生在中國這樣的社會而沒有憂郁或者寂寞之感,那倒真是難以理解的了。艾青的確是憂郁的,那是屬于個人氣質的帶有時代性和民族性的憂郁——一種崇高的憂郁!
我年輕時喜歡徐志摩,中年以后醉心于臧克家,還有戴望舒和卞之琳,如今齒發脫落,垂垂老矣,而我卻更愛好艾青。這并不是說艾青的詩是寫給老年人讀的,不,完全不是。歸真返璞,我愛好他的樸素、平實,愛讀他那用平凡的語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寫出的激動人心的詩篇。
上一篇:《騎馬掛槍走天下·張永枚》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雞鳴寺的野路·陳夢家》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