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阿的《少女畫像》·鄭敏》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追尋你的人,都從那半垂的眼睛走入你的深處,
它們雖然睜開,卻沒有把光投射給外面世界,
而像是靈魂的海洋的入口,從那里你的一切
思維又流返冷靜的形體,像被地心吸回的海潮。
現在我看見你的嘴唇,這樣冷酷地緊閉,
使我想起巖岸封鎖了一個深沉的自己。
雖然豐稔的青春已經從你發光的長發泛出,
但是你這樣蒼白,仍像一個暗澹的早春。
呵,你不是吐出光芒的星辰,也不是
散著芬芳的玫瑰,或是泛溢著成熟的果實,
卻是吐放前的緊閉,成熟前的苦澀。
瞧,一個靈魂先怎樣緊緊地把自己閉鎖,
而后才向世界展開。她苦苦地默思和聚煉自己,
為了就將向一片充滿了取予的愛的天地走去。
“題畫詩”并不易寫,如果題的是一幅名畫,更是如此。法國藝術大師雷諾阿在印象派中以畫女像著稱。他的少女畫像,色彩明亮歡快,形體豐腴活潑。鄭敏所題寫的這一幅卻似乎有所不同,它是收斂的、閉鎖的、冷靜的,與我們通常從雷諾阿作品中得到的印象不太相符。其實這是無關緊要的。詩以畫為題,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畫是觸發詩的靈感的一個契機,詩成之后,便獨立于畫之外而自足地存在了,它擁有的是自身的藝術生命。如果斤斤計較于詩與所題之畫的異同,其實是既不了解詩,也不了解畫。
當然,詩想要跟畫在藝術上一較短長,便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在“形體”的摹寫上用力,而是一入手就寫“靈魂”。這首十四行詩中寫及少女形貌的只有寥寥幾筆:“半垂的眼睛”,“冷酷地緊閉”的“嘴唇”,“發光的長發”,以及“你這樣蒼白”。單靠這幾筆相當抽象且缺乏色彩感的描寫,我們想重現少女的視覺形象是極困難的。詩人的用力處本不在此,她寫這少女的靈魂,著力的是一個關鍵詞——“緊閉”。
“緊閉”在全詩中出現了兩次,如果把“緊緊地把自己閉鎖”也算上,則出現了三次。此外,與之性質相近的詞還有:“流返”、“吸回”、“封鎖”、“冷酷”、“暗澹”、“聚煉”等等。由畫像寫靈魂,眼睛和嘴唇這些“靈魂的窗口”本是一個“入口”,詩卻從其“半垂”和“緊閉”勾勒了一個深沉、羞澀、內向的靈魂。詩反復用“海潮回流地心”、“玫瑰緊閉花苞”等喻象來狀寫這一尚未成熟的、苦澀的少女之魂。
但是,這“緊閉”不是衰老僵化的自我封閉,而是所謂“含苞欲放”式的少女的自我控制,如一句中國古話所說的“引而不發,躍如也”,是一種充滿生機的深沉的力的表現。在這幅貌似靜態的畫面中,處處充滿并不平靜的張力。半垂—睜開,入海口—流返,發光—暗澹,閉鎖—展開,聚煉—走向愛的天地,……,這些“對子”顯示了詩的辯證思維,顯示了詩人這位當年西南聯大的哲學系學生所受到的哲學熏陶。沒有凝聚力的開放只是一種流失,未經苦思的傾訴只是一種宣泄,收斂在內的光芒才是灼熱的光芒。但是,這凝聚、苦思和收斂,又都是為了開放自己,向著那片未知的愛的天地開放。現代詩歌使“思想知覺化”的寫法使這首詩曲折回環、從容不迫,縝密而不艱澀,讀來韻味無窮。
上一篇:《雪落滿了你黑色的大氅——普希金紀念像前·嚴辰》讀后感
下一篇:《雷鋒之歌(原詩略)·賀敬之》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