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國朝詞綜續(xù)編》新詩鑒賞
詞總集,二十四卷,清黃燮清編纂。燮清見《倚晴樓詩集》。
王昶所編《國朝詞綜》《國朝詞綜二集》刊于嘉慶以后,清詞的發(fā)展又形成了一個高潮。其標志則是嘉慶初年張惠言所編選《詞選》的出版及常州詞派的出現(xiàn)。黃氏也意識到這一點,他說“詞學則嘉、道間尤盛”,但詞選本卻很少見(見潘曾瑩《序》)。
黃燮清生活于道光、咸豐間,距嘉慶又有幾十年,他為了不使一代詞作湮沒,便著意搜求,取《國朝詞綜》中未全登錄或未及登錄者的作品而成此編。書中有“補人無補詞”,凡王昶書中所收則一概不錄。
全書共收清詞人五百八十六位。第一卷所收四十七人及第二卷所收前十人都是順治至乾隆、嘉慶時的詞作者,均為王昶書所漏收的詞人,如小有名氣的錢陸燦、顧景星、李葵生等。第二卷至第三十一卷收王昶以后詞人的作品。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收方外及婦女作品。入錄詞人均列小傳并附有編者對他們的評論、介紹。
此書亦如王昶《國朝詞綜》有兩個局限。一為流派意識太強。書中所收浙派詞人作品很多,對在當時影響很大的常州詞派的代表作者則很少有詞入錄,如張惠言只選了三首,張琦選一首,董士錫選二首,周濟未選。在評張惠言時僅言:“皋文先生工古文辭賦,于經無所不通。”介紹了其經學成就,最后言其“詞宛轉有致”。張惠言尊詞體、重比興寄托的詞學觀點亦未予以介紹。
另外是入選詞較多者多為作者熟人朋友,多為浙西人。這些人中有的詞并不太佳。如張壽鏞選了三十九首,評語云:“余與海寧(張金鏞)鄉(xiāng)社密邇,論詞尤有神契,顧以羈宦暌隔,絕少倡酬。其詞清微窅眇,矜煉之極,歸乎自然,蓋于此事積畢生之力為之,所解悟深也。”朱綬選詞三十七首,評其詞“有白石之蒼、夢窗之麗,氣格清渾,不事字句雕飾,當于全體中求之也。大江南北,洵推作手”。此人亦與黃燮清“影契神交”。書中選項鴻祚作品最多,為六十四首,項為浙江錢塘人。黃評其詞言:“古艷哀怨,如不勝情,猿啼斷腸,鵑淚成血,不知其所以然也。”
書中其他選十首以上的作者除周之琦(為河南人)、戈載(江蘇人)外均為浙西人,如曹言純選三十一首,姚燮選十九首,楊尚觀選十四首,黃曾選二十一首,這些作者都與編者相識。這樣必然給讀者以標榜聲氣的印象。這是古代選時人作品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因為他們在選作品時往往依靠作者投寄,因而往往親者入選較多,而疏者入選較少,或根本不選。
另外此書首卷所載丹陽荊慈衛(wèi)《念奴嬌》一首,實是南宋張孝祥所作。
此書在編者生前并未刊刻,黃燮清去世后其女婿宗子城所刊,徐慶詮加以編次,張炳堃并加以增訂,后幾卷張氏增加較多。有清同治癸酉(1873)湖北刊本。
上一篇:《檢索首頁·續(xù)稿、續(xù)稿附》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夢符散曲》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