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功亮
散文集(1976——1982)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年10月出版。袁鷹主編并作“導言”,收散文、散文詩二百四十三篇,展示了粉碎“四人幫”以后最初六年問的散文風貌。本集按照作品內容和體裁,分成八輯。第一、二兩輯收聲討奸佞、謳歌勝利和緬懷英烈、追念逝者的作品五十二篇,其中有冰心的《等待》,巴金的《懷念蕭珊》、丁玲的《“牛棚”小品》、韋君宜的《當代人的悲劇》、黃秋耘的《霧失樓臺》、袁鷹的《十月長安街》、荒煤的《永恒的紀念》、樓適夷的《痛悼傅雷》等,這些作品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他們寫的是人們熟悉和崇敬的真人,敘的是許多不為人知卻為人信的真事,抒發的是作者與廣大人民的喜怒哀樂相通的真情實感”(《導言》)。第三輯五十二篇屬反映現實、描繪春光之作,有的謳歌農村改革的形勢(如閻豫昌的《紅薯謠》、王兆軍的《家鄉的炊煙》),有的反映工礦企業、部隊軍營的生活(如劉真的《望截流》、逯裴的《這支槍傳給你》),有的描繪鄉土風貌(如李天芳的《陜北三月三》、趙翼如的《家鄉的閣樓》),有的贊美里巷新風(如師陀的《小飯作》、毛榮生的《長長的豆蔓》),有的表彰先進、鞭撻落后(如羅灝白的《神靈河》,秦似的《五毛錢一鋪》),有的細心探索普通勞動者的美好心靈(如鄧友梅的《少小離家老大回》、姜德明的《旅舍紀事》)。第四輯收抒情遣興、興感懷舊之作三十五篇,有蕭乾的《往事三瞥》,張潔的《揀麥穗》、茅盾的《可愛的故鄉》、端木蕻良的《青萍》、郁風的《冬日抒情》等,這些從記憶的一點一滴里挖掘出來的寶藏,從眼前的一事一物中閃爍出來的睿智,既顯示了較深的歷史感,又搏動著鮮活的時代氣息,第五輯收感時論世的隨筆小品二十四篇,有吳伯簫的《崗位》、吳祖光的《萬里長城斷想》、鳳子的《記憶》、秦牧的《論愛美》、柯靈的《無名氏》、流沙河的《〈太陽〉和太陽神》等,這些散文評古論今,小大由之,運筆自由,所涉成趣。第七輯收國內游記二十八篇,國外游記二十篇,“它們繼承我國古典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傳統,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中寄托了作者的情懷。有的響著笑聲,有的留著淚影,有的充滿喜悅和欣慰,有的也不免夾雜憂慮和憤懣。從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風格中,都時時閃現著時代的聲光和豐采”(《導言》)。至于第六輯的序、跋十三篇,第八輯的散文詩十九篇,也都作為六年中散文、散文詩的收獲而聊備一格。
上一篇:姜嵐《中國當代青年詩選(1976——1983)》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古遠清《中國新詩年編(1984)》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