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兒·康白情》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草兒在前,
鞭兒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
正擔著犁鳶,
眙著白眼,
帶水拖泥,
在那里“一東二冬”地走著。
“呼——呼……”
“牛吔,你不要嘆氣,
快犁快犁,
我把草兒給你。”
“呼——呼……”
“牛吔,快犁快犁。
你還要嘆氣,
我把鞭兒抽你。”
牛呵!
人呵!
草兒在前,
鞭兒在后。
1919年2月1日,北京
江南的春天,農民忙著春耕,乃是年年習見的景象。詩人不實寫景色,而以“草兒”為題,這就另有一番意味。牛食草耕地,生產出供給人食用的稻粱菽麥。牛在為了人類的生存而耕耘的景況又是怎樣的呢?“草兒在前,鞭兒在后”,詩以這兩句開頭,使人感到牛的辛苦拉犁,可憐而又悲壯:生存的欲望在前,人的威逼在后;草兒對它是一種引誘,鞭兒對它是一種威脅,它拉著沉重的犁,喘吁吁地,“眙著白眼,拖水帶泥,在那里‘一東二冬’地走著”。它走得動得走,走不動也得走,在后面揮著鞭兒趕它的人只是叫著:“快犁,快犁,我把草兒給你”,甚至不準它嘆一口氣:“你還要嘆氣,我把鞭兒抽你。”動物世界中,牛是最能負重、最忠厚老實的動物。牛是農民的好幫手,它在人的世界里的境遇卻是如此!
詩中所寫,僅是為牛而悲嘆嗎?不,詩人其實倒是在為那揮著鞭兒趕牛的人而悲嘆。中國的農民,他們是人的世界里的牛,牛的形象就是農民的形象,牛的境遇和命運,也是中國農民的境遇和命運。他們一年到頭只是艱辛地勞作,吃的是“草”,得到的是“鞭子”的抽打。一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中國的農民就那樣“擔著犁鳶,眙著白眼,帶水拖泥”,在中國廣漠的田野上“一東二冬”地艱難勞動著,生活著。《草兒》用語雖簡,表現的東西遠遠超過我們從文字表面所見到的春耕場景。
“五四”時期的新詩人中,關心農民疾苦并在詩中有所表現的,不乏其人,劉半農、劉大白、康白情都留下了一些名篇。康白情的詩不象劉大白那樣,詩筆已深入到農民的內心,他只是客觀地觀察,抒發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對于作詩來說,這種“悲天憫人”又可能是作為他的一種審美追求而表現出來的。《草兒》也的確帶有“觸物比類,宣其性情”的意思,可讓讀者從“草兒在前,鞭兒在后”聯想到那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這首《草兒》運用的是象征手法,不過他不是用李金髮式的神秘象征,而是在可以直觀的形象性描寫之后隱含另一種意義,字里行間有一種暗示性,合乎中國傳統的那種“稱名也小,取類也大”的象征,有點類似《詩經》中《碩鼠》之類的藝術表現。
上一篇:《蘋果樹下·聞捷》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荒村·聞一多》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