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王昌齡作。明唐汝詢《唐詩解》:“傷離者莫甚于從軍,故唐人閨怨,大抵皆征婦之詞也。知愁,則不復能‘凝妝’矣;‘凝妝’上樓,明其‘不知愁’也。然一見‘柳色’而生悔心,功名之望遙、離索之情亟也。蟲鳴思覯;南國之正音;萱草痗心,東遷之變調。閨中之作,近體之《二南》歟?”清黃牧村《唐詩箋注》:“曰‘不知愁’,曰‘忽見’,曰‘悔教’,少婦心情,無端感觸,景物撩人,描繪畢現,此天然筆墨。‘春日凝妝’,艷矣,偶上‘翠樓’,‘陌頭’遙望,‘閨中’身份自好。”今人李長路《全唐絕句選釋》:“主旨是‘悔教夫婿覓封侯’,悔即是怨。作者另一首(《青樓曲》)則是喜見夫婿回朝初拜侯,是羨、是盼,素服淡裝(紅妝縵綰)登樓眺望。初拜侯與覓封侯相對照,一是在朝貴婦,一是在野少婦,朝野貴賤各自懸殊。閨中少婦凝妝與青樓紅妝縵綰,即鄉野少婦盛妝與朝中貴婦淡妝。少婦同,夫婿封侯同,而反映則異。無意初拜侯而得侯位,有心覓封侯而傷遠別。鄉婦一見楊柳色,卻不要丈夫存心去覓取那個芳什子。淡裝表示無意間,濃妝表示有心情,從不知愁到知愁,從楊柳色引出變化來,作者是能得其要領的。”今人劉家傳說:“一個封建社會的婦女,總是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丈夫的立功成名上面。這個少婦也是從這一希望出發,勸夫外出追求功名的。但是青春易逝,離恨難禁,卻又不能責怪丈夫無情。在這個‘悔’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是很復雜的:既有對少年夫妻恩愛被隔斷的不滿,又有無法自解的內疚,還有所醒悟:‘覓封侯’是鑄成錯誤的根子。所有這些內心活動,都是‘閨怨’的注腳。這首詩通過少婦的所見所聞,反映了在盛唐時期的一個頗為普遍的現實問題。那就是由于當時邊疆多事,許多有志之士都想到邊疆建立功業,有的成了名,有的卻失意了”(《唐詩探勝》)。此詩極為細致生動地刻畫出了一位“閨中少婦”的心理狀態:春光明媚的日子,丈夫遠征異地,她卻濃妝艷抹,登樓賞景;忽見楊柳又綠,頓生離別之情,進而想到青春難久,封侯何益。善于抓住典型畫面,表現剎那間的感情變化,引人遐思,耐人尋味,是此詩的主要藝術特色。
上一篇:《閑情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