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早晨·李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在敦煌,
風沙很早就醒了,
像群蛇貼緊地面,
一邊滑動,一邊嘶叫。
但沙飛、風嘯,
掩不住鄉野大道歌聲高;
白楊梢頭又傳來一片野鳥啼,
紅柳叢中的渠水嗶嗶笑。
黨河岸邊走著一群青年人,
黃牛背上馱著捆捆樹苗;
莫看每人肩頭都有一小片沙漠,
他們要到瀚海的浪尖上去栽杏種桃。
……忽然,誰在吹笛子,這么早,
在田間、樹叢?在沙丘、山腳?
我知道流沙湮不住他們的笛眼,
漠風也吹不斷那憨厚的笑。
哈,走來了,三個孩子,
笛聲回繞著三把鐵鍬;
紅撲撲的小臉像怒放的牡丹,
他們要到學校去栽條林蔭道。
人說敦煌連早晨也是棕黃色的,
黃的河水,黃的野云,黃的古堡;
可為什么透過萬里沙帳,我卻看見:
這早晨,濕濕的,青青的,有這么好!
選自《紅柳集》,作家出版社1963年版
治沙造林,改造山河,是六十年代初期全國性的綠化祖國活動的主要內容。這首詩沒有直接描寫轟轟烈烈的勞動場面,也沒有采用那種跳躍性很大、直接剖露胸懷的抒情方式。詩人截取造林者清晨出發路上的一個片斷,通過一個個具體畫面和場景,因小見大地展示治沙造林、美化家園的生活情景。詩的開頭,通過寫景,交代了全詩的背景。第二節仍是寫景,但詩人沒有采用第一節的直接描寫法,而是以虛寫實,以詩人的主觀感受巧妙地展示出一幅經過整治后水清鳥噪人歡唱的美麗圖畫。第三節至第五節,詩人頻繁地變化景致,視角由遠而近。遠景寫年輕的造林者驅牛上征途的情景。突然,笛聲劃破清晨清謐寧靜的氣氛,引起“我”的關注,鏡頭隨著“我”的尋覓軌跡,自然地從遠景漸漸搖向近景,接著出現三個孩子“笛聲回繞著三把鐵鍬”的特寫鏡頭。詩人對濕潤、蔥綠的明天的早晨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詩作用生動的比喻、比擬等表現手法,創造性地強化詩意。用群蛇爬行姿態比作風沙移動,采用的是明喻,詩人抓住了主客體外部動作形態上的類似,既繪聲繪色地描述風沙像群蛇正在貼地爬行的情景,又用生動活潑的形象提出一個觸目驚心的現象:群蛇張開血口嘶叫著,欲把整片良田吞掉,以引起人們的警覺。“莫看每個肩頭都有一小片沙漠”,用沙漠來暗示每個造林者肩上都負有治理荒漠的艱巨任務,將本來抽象的言詞變得具體化了。
上一篇:《散后(選一首)·梁宗岱》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斗士·英雄——悼聞一多先生·陳敬容》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