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詩(一)·成仿吾》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我生如一顆流星,
不知要流往何處;
我只不住地狂奔,
曳著一時顯現的微明,
人縱不知我心中焦灼如許。
是何等遼闊的天空!
又是何等清爽!
我搖搖而奮奔,
我耀耀而遙征,
回顧長空而中心悵惘。
這是何等的運命——
這短短的一生,
盡流浪而雕零,
莫或與我相親,
永遠永遠孤獨而凄清!
人縱在愁苦之中,
皆能強笑而為樂,
歡情的火焰熊熊,
悲哀的幕影猶可潛蹤,
我連這種歡情也無從得著。
啊,這是何等的運命——
在這無涯的悵惘,
曳著瞬刻的微明,
抱著慘痛的凄清,
我還要不住地奮進而遙往。
啊,我生如一顆流星,
不知要流往何處;
我只不住地狂奔,
曳著一時顯現的微明,
人縱不知我心中焦灼如許。
一九二三
成仿吾,起步文壇時,發表過散文、小說,更多的是文藝論文,故人們一般稱他為文藝理論家。可實際上在他的短篇小說集《流浪》中夾有不少新詩作品。
郭沫若曾在《創造十年》中評述成仿吾的散文和詩時說:“他的散文是勁峭,有時不免過于生硬。他的詩卻是異常的幽婉,包含著一種不可捉摸的悲哀。”
然而,在成仿吾詩中的那種“不可捉摸的悲哀”、悵惘和孤獨感,與其說是由于缺少知音,不如說是顯示了他當年的那種帶有時代風尚的心態。他從日本留學至投身國內大革命洪流之間的一段生活歷程中,一方面是充滿愛國的激情,另一方面則是盲目地奮進;一方面在到處碰壁中感到無限的壓抑、苦悶,另一方面卻又不甘沉淪、不甘寂寞而繼續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民族的命運聯在一起作新的抗爭。這種矛盾復雜的心緒,反映在散文創作里,便往往適宜于表現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并從而體現出“勁峭”的文風;一旦融入詩中,則不免與個人的哀怨情緒揉合而形成“幽婉”的詩風并常常難以捉摸。
詩人在《序詩》中自比“流星”,是其當年特有心態的生動寫照。
“流星”之閃耀,固難以與日月之輝并提,但能在茫茫的夜空中顯現微明而又如此引人注目,當引以為快事! 故“我只不住地狂奔”,“我搖搖而奮奔,我耀耀而遙征”。這是詩人的基本精神與時代的亢奮合拍時的具體表征。然而,“不知要流往何處”的茫然感,“一時顯現”的短促感,以及未必為大眾理解的“孤獨而凄清”感,又不時強化長期郁積的“悵惘”情緒。這些意念的結合,使得本詩正曲折幽婉地體現了“難以捉摸的悲哀”的詩風。
成仿吾的《序詩》在他的新詩作品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無論從詩作的選材立意看,還是從詩作的藝術構思和語言運用來看,比之同時代的一些詩人的現實主義詩作有較多的抒情意味。他曾在論文《詩之防御戰》中竭力表示反對在詩中表現“過量的理智”,而強調“感情在詩歌上的重要”。這點在他自己的詩作中是實踐了的。然而,成仿吾的詩卻缺乏郭沫若《女神》式的豪邁氣魄。他寫詩也不如郭詩那樣以情感的自然流露為貴,而卻有明顯的字句雕琢。在本詩中,“狂奔”,寫出流星之速度和力度,“曳著一時顯現的微明”則寫出了流星光亮的幅度,且寫得具體而又形象;“搖搖而奮奔”、“耀耀而遙征”則又寫出了“流星”似的“我”那種在努力奮進中時有“中心悵惘”感的復雜心態;同時采用首尾呼應、一詠而三嘆的表現形式。這一些都可說明成仿吾不似郭沫若所主張的“寫詩”,而是傳統型的“做詩”。在創造社中還出現過以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為代表的象征詩風,而成仿吾不在其列,他具有獨立不群的詩作和詩風,即以《序詩》為例,可見一斑。
上一篇:《年華·金克木》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延安做總結·延安與中國青年·柯仲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