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伯敬先生,尊人在毗陵作教,往省之。陳伯玉先生慕其名,往謁請教。伯敬待之禮儀簡略。去后,伯敬曰:“秀才宜閉戶讀書,鉆刺何為?”及到吳門,文啟美震亨有詩名,伯敬往拜之。啟美開宴邀酌,文肅公在坐奉陪。時文肅以孝廉九次會試矣。席間亦以文請教云:“尚可僥幸否?”伯敬唯唯勉應。退謂人曰:“如此老孝廉,尚何所望,選一官以終其身可也。”既而伯玉辛酉冠南都,文起壬戌魁天下。伯敬始悔至江南輕慢兩元,慚愧不安。 ○清·張培仁《妙香室叢語》卷五 事亦見清·褚人穫《堅瓠集·子集》卷二。
[述要] 鐘惺(字伯敬)去常州探望父親時,當地陳組綬(字伯玉)仰慕他的名聲,前去拜訪,向他請教。鐘接待時禮議比較怠慢,等陳走后還說:“秀才應該閉門讀書,干嗎要出來鉆營。”后來鐘來到蘇州,因敬仰文震亨(字啟美)的詩名,就去拜訪他。文震亨設宴招待時,其兄文震孟(謚文肅)在座作陪。當時文震孟還是舉人,已參加過九次會試了。席間,文震孟拿自己的文章向鐘請教,問他:“這樣的文章是否有希望考中。”鐘只是勉強地敷衍他,退席后還說:“這樣一個老舉人,還會有什么希望,還是以舉人的身份選個官做算了。”可是后來陳于天啟元年考得南直隸解元,文震孟在天啟二年考得狀元。鐘這時才后悔在江南輕慢了這“兩元”,十分慚愧不安。
[事主檔案] 鐘惺(1547—1624) 明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萬歷進士,官至福建提學僉事。與譚元春同為竟陵派的創始者。于詩文接受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反對摹古,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為輕率,倡導幽深孤峭以糾之,追求形式上的險僻,作品因而流于冷澀。有《隱秀軒集》。
文震孟(1574—1636) 明大臣、詩文家。字文起,號湛持;初名從鼎。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天啟二年(1622)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崇禎時擢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與溫體仁不和,被劾落職。其詩較平縟。著有《藥圃詩稿》。
上一篇:《賦詩知志 韓起》
下一篇:《辭意激揚 顏延之 劉湛 劉義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