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上·馬子華》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多少悲憤去對誰訴,
深味了這天涯淪落的困苦。
不斷的一縷情絲,
渺茫的千里歸路。
轉瞬的一瞥之間,
這江南風緊,臺城的草枯。
寺上的一聲聲晚鐘,
敲進了我心扉的深處。
一片冷落的玄武湖,
也消失了夕陽最后的步武。
陣陣風吹寒我的心,
??!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選自《坍塌的古城》,新光書局1934年版
臺城故址在南京雞鳴寺附近,是吸引游客的名勝古跡之一。稍有歷史常識的人登臨此處,都會想起南朝侯景的叛亂和篡權所造成的歷史災難。可是本篇對這些不著一字,寫的是作者游覽臺城的情景,所抒發的似乎純然是詩人“天涯淪落”的思鄉之情。
第一節用平直的寫法點出了“天涯淪落的困苦”,并且說明這困苦不僅在于生計之艱,更在于找不到可與訴說“悲憤”的知音??梢娛闱橹魅斯坏且粋€生活上飄泊不定的游子,而且是一個精神上與世俗不合的孤獨者。下文并沒有具體地描述淪落之苦和孤獨之悲,而是把這種情懷滲透到臺城風物中去了。情景合一:這正是“詩情”較“常情”更加感人的所在。
第二、三節的景物描寫,字句是顯豁平實的,既不朦朧晦澀,也不新奇瑰麗,但言外之旨很耐揣摩。以“風緊”、“草枯”寫深秋景象實屬平常,但加上“一瞥之間”就把作者對于時光易逝、歲月蹉跎的感喟暗示出來了。“寺上的一聲聲晚鐘,/敲進了我心扉的深處。”把情調寫得夠清楚了;可是對“晚鐘”不作任何形容,是“寧靜”?是“悠遠”?是“深沉”?是“鈍重”?也不說心扉深處究竟泛起了怎樣的波瀾,是為今晚的歸宿發愁,還是為一天的虛渡嘆惋?是聯想到國人的渾沌,還是聯想到傳統的沉重?給讀者留下了審美再創造的廣闊空間。說的是“一片冷落的玄武湖……”,當然作者和讀者想到的不會僅是玄武湖,還有整個南京以及廣大國土的蕭條凋蔽景象。秋風傳來杜鵑的啼聲:“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意象本來是常見的,但和“這一個”抒情主人公的處境、心境聯系起來,其內涵就不同尋常了。
此詩運用了許多古典詩詞中常見的詞語和意象,如“天涯淪落”、“千里歸路”、寺上晚鐘、杜鵑悲啼等等,加上作者所寫的一切都以古跡臺城為立腳點,因此,詩中雖然只字未提與臺城有關的歷史故事,卻能自然地勾起讀者思古之幽情。這樣,歷史上侯景之亂所造成的禍害與眼前現實的黑暗就形成了疊加、映襯的關系,增強了審美效應。
這首詩寫于三十年代初期,那正是中國社會在內憂外患交迫下民不聊生的時候,也是中國革命處于低潮的時候。在知識分子中,生活上“天涯淪落”的流浪者,精神上惶惶不安的尋求者,比比皆是。本篇為這些知識分子的生態和心態作了一幅生動的寫照,容易撥動人們的心弦。
上一篇:《古鎮的夢·卞之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向日葵·王亞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