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含秦)散文·諸子散文·禮記
《禮記》是古代儒家經典《三禮》之一部,亦稱《小戴禮記》、《小戴記》(與《大戴禮記》相對而言)。自從東漢鄭玄并注《儀禮》、《周禮》和《禮記》之后,才有“三禮”的合稱,也才有《三禮》學術研究的興起。依據經學家解釋,“記”者,只是間接發揮經義之作,本不屬于“經類”典籍。后因鄭玄并注“三禮”而使之進升于經類之列。其實,它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現的一部教育科學文獻。
《禮記》全書凡四十九篇,是一部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經學家戴圣(《大戴記》作者戴德之侄)所編纂。今本為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的《禮記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的《十三經注疏》之中。四十九篇中,有著名的《中庸》、《大學》、《禮運》、《學記》、《樂禮》和《曲禮》、《王制》以及《月令》等篇。各篇作者不詳,一般認為是孔門七十二徒之再傳、三傳弟子所記述。
在禮學的派別上,《周禮》為古文學派,《儀禮》為今文學派,而《禮記》,則是古今混合者,就學派而論,是今文派;就其內容說,是古今兼蓄。《禮記》內容龐雜,卻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文物制度和儒家學說,以及禮儀、刑政、教育和飲食、時令等等方面的重要文獻之一。如《學記》、《經解》可以研究古代教育、教學的理論、方法和內容;《禮運》、《禮器》和《樂記》,可以了解“制禮作樂”的情況及作用;《曲禮》、《內則》、《少儀》等,又可以考知古代生活習慣;至于“四書”中的《中庸》、《大學》兩篇,則是研究儒家的倫理政治思想的好材料。還有若干論述“冠、昏、表、祭、朝、聘、射、鄉”等各種禮儀,也可用來研究古代的宗法制度、宗教思想和古人種種生活現象。
《禮記》文章,大都喜用譬喻、排比、偶散相間和夾敘夾議方式進行論述,略具戰國與初漢時那種委婉條暢的風格。《禮記》現行注本,有鄭玄注、孔穎達疏的《禮記正義》(亦稱《禮記注疏》),元陳澔《禮記集說》;還有清代的朱彤《禮記訓纂》和孫希旦《禮記集解》等。
上一篇:先秦(含秦)散文·諸子散文·孟軻與《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下一篇:先秦(含秦)散文·諸子散文·禮記·禮運(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