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時代、地域和作者·《詩序》所言詩之作者
《毛詩序》標明作者名字的有33篇,其中《國風》11篇:
1. 《邶·綠衣》: “衛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br>
2. 《邶·燕燕》: “衛莊姜送歸妾也。”
3. 《邶·日月》: “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于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br>
4. 《邶·終風》: “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而不能正也?!?br>
5.《鄘·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
6. 《鄘·載馳》: “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救也。衛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于漕邑。許穆夫人閔衛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義不得,故賦是詩也。”
7. 《衛·河廣》: “宋襄公母歸于衛,思而不止,故作是詩也。”
8.《鄭·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顧其君,文公惡而欲遠之不能,使高克將兵而御狄于竟,陳其師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眾散而歸,高克奔陳。公子素惡高克進之不以禮,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國亡師之本,故作是詩也?!备剑骸蹲髠鳌烽h公二年云:“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br>
9.《秦·渭陽》:“康公念母也??倒福瑫x獻公之女。文公遭麗姬之難,未及,而秦姬卒。穆公納文公,康公時為大子,贈送文公于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詩也。”
10. 《豳·七月》: “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br>
11. 《豳·鴟鸮》: “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鸮》焉。”
《小雅》5篇:
1. 《節南山》: “家父刺幽王也?!?br>
2. 《小弁》: “刺幽王也。大子之傅作焉?!?br>
3.《何人斯》:“蘇公刺暴公也。暴公為卿士而譖蘇公焉,故蘇公作是詩以絕之?!?br>
4. 《巷伯》: “刺幽王也。寺人(孟子)傷于讒,故作是詩也。
5. 《賓之初筵》: “衛武公刺時也。幽王荒廢,媟近小人,飲酒無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詩也?!?br>
《大雅》16篇:
1.《公劉》:“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將涖政,戒以民事,美公劉之厚于民,而獻是詩也。”
2.《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親有德,饗有道也?!?br>
3.《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賢用吉士也。”
4. 《民勞》: “召穆公刺厲王也?!?br>
5. 《板》: “凡伯刺厲王也?!?br>
6. 《蕩》: “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厲王無道,天下蕩蕩,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br>
7. 《抑》: “衛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也?!?br>
8.《桑柔》: “芮伯刺厲王也?!?br>
9.《云漢》:“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厲王之烈,內有撥亂之志,遇災而懼,側身修行,欲銷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復行,百姓見憂,故作是詩也?!?br>
10. 《崧高》: “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復平,能建國親諸侯,褒賞申伯焉。”
11. 《烝民》: “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br>
12. 《韓奕》: “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錫命諸侯?!?br>
13. 《江漢》: “尹吉甫美宣王也。能興衰撥亂,命召公平淮夷。”
14. 《常武》: “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然?!?br>
15.《瞻卬》:“凡伯刺幽王大壞也?!?br>
16.《召旻》:“凡伯刺幽王大壞也。旻,閔也。閔天下無如召公之臣也。”
《魯頌》1篇:
1. 《駉》: “頌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儉以足用,寬以愛民,務農重谷,牧于駉野,魯人尊之。于是季孫行父請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頌。”
此外尚有多篇,《詩序》泛言為“大夫”、“國人”、“君子”、“衛女”等人所作。如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國風出于民間論質疑》 中對《詩序》所言《國風》作者作了統計:“可考者六十九篇”,其中國君或國君夫人所作的詩有十一首,作者是王族或公族的二首,作者是大夫的十七首,作者是大夫之妻的三首,作者是君子的六首,作者是國人的二十七首,作者是百姓、孝子、民人的各一首。
今人對 《毛詩序》關于 《詩序》作者的推斷,除詩中標明作者及許穆夫人賦《載馳》之外,多持以懷疑的態度。因時代久遠,沒有充分論據很難準確具體地推斷出作者的名字。
上一篇:詩經研究·關于《毛詩序》的幾個問題·《詩序》作者
下一篇:詩經研究·《詩經》創作的文化背景·《詩經》中所反映的文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