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與社會文化·清代文學與女性·二十世紀以降的清代女性文學研究·文學史料
20世紀10到20年代,連續出現了好幾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女性文學史料。例如王蘊章編《然脂余韻》,就是專錄女性詩人與作品的詩話。最早的幾部中國婦女文學史也都是這一時期的產品,例如謝無量的《中國婦女文學史》(1916)、梁乙真的《清代婦女文學史》(1925)以及譚正璧的《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1935)皆是如此③。在男女平等觀念初興的時代,這些男性學者都主張中國婦女文章之所以不如男子,并非由于心智本質的優劣,而是教育境遇使然,所以當世欲勸勵婦學,便須重新考辨婦女文學升降的軌跡。這幾部早期的婦女文學史著作中,謝著雖是通史,但止于明代,與本章的討論只有間接關系;梁著則是斷代史,接續謝著,專以清代為主;至于譚著雖然也是通史,但眼光別具特色,在處理宋元以后文學史,以小說、戲曲、彈詞為重點,這就與梁乙真以詩詞為主的視角相當不同了。雖然此一時期的婦女文學史著作在視野上有其局限,但至今仍是必要的參考數據。
在文學史著作以外,20世紀的學者也仍然從事女性文學之目錄考略類的工作。本身即是清末民初才女的施淑儀與單士厘,就分別著有《清代閨閣詩人征略》(1922)與《清閨秀正始再續集》(1918)《清閨秀藝文略》(1944)。單士厘視《清閨秀正始再續集》為《正始集》的續集。另一方面,《清代閨閣詩人征略》輯錄了清代一千余位女詩人的資料,包括姓名、著述與事跡等。施淑儀在《例言》中指出她的編選策略乃以女性的文藝成就為標準,婦德并非本書的著錄原則。施淑儀雖然時常采用《國朝閨秀正始集》的資料,但這個文藝為先的宣言顯然與清代的惲珠大不相同。稍晚的冼玉清則著有《廣東女子藝文考》(1941),別以地域為區分。不過,20世紀有關婦女文學最宏大的學術成就,當推胡文楷的《歷代婦女著作考》(1957年序)。此書處理范圍由漢魏六朝直至清代,甚且及于20世紀,實為婦女文學研究最大之寶庫。而清代婦女著作的資料在全書21卷中就占了15卷,可見其比重之大。這些有關婦女文學的目錄考略類著作,其體例雖與現代的文學史不同,而內容上也應與上面所述的幾部文學史著作一并參考。
注釋
③ 譚正璧的著作后來數經增補再版,曾分別以《中國女性文學史》(1935)與《中國女性文學史話》(1985)的書名出現,最后又定名為《中國女性文學史》(1991)。
上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小說·隋唐小說興盛的原因·文人集團的組織創作
下一篇:清代文學與社會文化·清代刻書、藏書與文學·內府整理編印文學總集、別集·朝廷輯印前代作家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