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變化奇幻》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劉夢得《天壇遇雨作》,變化奇幻,已開東坡之先聲。(施補華《峴傭說詩》)
【詩例】
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
劉禹錫
清晨登天壇,半路逢陰晦。
疾行穿雨過,卻立視云背。
白日照其上,風雷走于內。
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龍露鬐鬣,神鬼含變態。
萬狀互生滅,百音以繁會。
俯觀群動靜,始覺天宇大。
山頂自晶明,人間已霶霈。
豁然重昏斂,渙若春冰潰。
反照入松門,瀑流飛縞帶。
遙光泛物色,余韻吟天籟。
洞府撞仙鐘,村墟起夕靄。
卻見山下侶,已如迷世代。
問我何處來,我來云雨外。
【解析】
在詩史上,作為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變化奇幻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自《楚辭》的《天問》和《招魂》而下,如唐代盧仝《月蝕詩》和李賀的某些作品,涉及對神話傳說中的超自然現象的描寫。第二種即如劉禹錫的這首《天壇遇雨作》,對象是自然現象。第三種,是反映社會生活(如李白的《梁甫吟》、杜甫的《兵車行》)乃至欣賞藝術作品(如杜甫的《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詩歌,也可以是變化奇幻的。變化奇幻體現為一種風格,往往包含如下的基本因素:獨特的構思,豐富的富有創造性的想象,豪放恣肆、驚創出奇的筆致,不一定很細膩但總是十分準確的形容描寫,生動的語言和新鮮的比喻。中唐詩人劉禹錫以律、絕擅場,不以古體名家,但上錄描寫雷雨奇觀的一首五古,卻寫得很好。全詩除開頭四句和收束四句外,中間是兩大段。站在高山 (天壇山)之顛,看到白日照耀在云層之上,而風雷奔走于云層之下(內),已見奇幻?!皽暄彼木洌ㄟ^雪海、玉山、蛟龍的鬐鬣一系列比喻,來寫雨云的翻涌變異;“萬狀”兩句,進一步以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的結合,寫雷雨之形之聲,具體描繪“風雷走于內”,突出“走”的氣勢。“俯視”兩句更是神來之筆:在風雷競作、大雨滂沱的涵蓋震懾之下,大地的“群動”顯得渺小了,安靜了,其形其聲被淹沒了,因而感到天宇更為廣闊了?!吧巾敗本湟韵?,寫雨過天晴的絢麗景象,又是一種變幻:明亮的陽光,雪白的瀑布,清新的大地,歡快的流泉和滴翠的樹木。最后四句著重描述欣賞了自然奇觀之后,心理上的“幻”的感受:下得山來,恍如來自云雨之外,乃至恍如隔世了!施補華《峴傭說詩》說這首詩“變化奇幻,已開東坡之先聲。”蘇軾詩歌藝術轉益多師,對陶、謝、李、杜、白、韓、劉諸家都有所吸收,尤其能夠融會陶冶李白的豪放、韓愈的勁健、白居易的平易、劉禹錫的雄奇,其基本特點是豪放雄勁,峻爽流暢。在描寫自然景象的變化奇幻方面可能受到劉禹錫影響而又能變本加奇的作品,我們至少可以舉出兩個極富代表性的例子。一是《有美堂暴雨》:“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钡谝痪鋵戵@雷,第二句寫烏云,第三句寫黑風,第四句寫飛雨,無一不奇幻而又變化莫測;第五、六句寫水面和雨聲,亦極盡形容之妙。第七、八句更是想象出奇,出人意表。一是《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覺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句》,其中有云:“……幽懷忽破散,永嘯來天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安知非群仙,鈞天宴未終?!薄凹庇曦M無意,催詩走群龍。夢云忽變色,笑電亦改容?!迸c上一首寫暴雨的險重不同,與劉禹錫的重在客觀也不同,它以生動的景象描寫和從容的抒情相結合,在自然現象中融入更多的主觀色彩。不過,上述三首作品有一點是相同的,這就是構思的獨特,想象的豐富,筆致的豪健驚創,描寫的精彩,新鮮的比喻。在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所列的24種藝術風格中,沒有“變化奇幻”一條。不過,司空圖大概感到了藝術風格的不易直陳,他是通過比喻來論詩品的,而這些比喻又往往取自豐富多彩變幻無窮的自然現象。其論“雄渾”,則曰:“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幕挠驮?,寥寥長風。”其論“勁健”,則曰:“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云連風。” 其論 “豪放”,則曰:“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彎?!逼湔摗拔?,則曰:“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鵬風翱翔?!弊鳛樗囆g風格的變化奇幻,在構思、命意、走筆、賦形等方面,似乎應當兼有上述雄渾、勁健、豪放、委曲的某些特點,才算是成功的。在以變化奇幻的藝術風格去再現變化奇幻的自然現象時,應是如此。至如寫超自然現象或社會生活之變化奇幻,從本質上說也應如此。李白、杜甫、韓愈、蘇軾諸大家,前人論之已詳。即如李賀,杜牧序其詩,認為“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李賀集序》)亦變化奇幻之一體,而且是源遠流長的。前人對于變化奇幻的運用與體現,往往求其合乎自然,而不要過分的鍛煉與悖常。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跌宕奇古》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妙以空勝》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