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曲寫懷思》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無以慰閨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李锳《詩法易簡錄》)
【詩例】
從軍行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解析】
從人的情感的抒發而言,雖然李白式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直抒胸臆之作也有膾炙人口的佳制,但整體而論,倡含蓄曲折的古典詩歌美學還是以曲筆赴題、耐人尋味為正鵠!抒懷人之情,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曉鏡但愁云鬢改”等,都是以曲見稱的名作。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也是“深于思家者”的“曲寫懷思”之作,素為讀者所激賞。
四句小詩,用三句來敘事、描寫環境,占了絕大的比重。首句重在寫空間:青海烽火城西的百尺瞭望臺。原野荒寂,四顧蒼茫,惟有這座瞭望臺在,極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次句重在寫時間:時在秋季,又是黃昏。這正是游子思親、思婦念遠的時令:“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雨霖鈴》),“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加上久戍不歸的征人是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天地悠悠,寥落無偶,更易引發思親之情;第三句著重渲染環境,借助的是聲響。關山月屬樂府《鼓角橫吹曲》,多述征戍之苦,離別之情。正在孤寂中的征人聽到這種凄苦的樂曲,無疑會產生強烈的共鳴,那郁積于心的思親之情自然會奔涌而出,引出結句的抒情來。
我們本以為這一經過層層鋪墊而來的抒情之句該是火樣的炙熱和直接的,不曾想詩人輕點即止,濃意淡寫,直意曲寫,不作凄苦竭絕之音,只嘆“無那金閨萬里愁”。但恰如中國武術的四兩破千斤,正是這輕輕一點中溶進了濃得化不開、重得擔不起的思親之情。俞陛云謂此詩佳處“在末句 ‘無那’ 二字,用提筆以結全篇” ( 《詩境淺說續編》),誠為有見。“無那”者,無奈之謂也。本是寫征人思念遠方的妻子,卻偏從妻子難以排遣的思親情懷命筆。妻子思親情懷的難以排遣,正映出征人自己難以排遣的思親情懷,透過一層,彌見深情。同時,這種深情也可見出征人對妻子的體貼入微,而這種體貼入微又是以夫妻的情深意篤為基礎的,愈是深情愈加相思,兩人若毫無感情就不必承受這種相思的熬煎了。另外,這樣命筆也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和想象創造的空間,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也易為廣大讀者所接受。“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更如此,抒情詩則尤其如此。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放言無理》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意曲辭達》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