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1]。》鑒賞
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2],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傷[3]。內史府居太上廟堧中[4],門東出,不便,錯乃穿兩門南出,鑿廟堧垣[5]。丞相嘉聞,大怒,欲因此過為奏請誅錯。錯聞之,即夜請間,具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錯擅鑿廟垣為門,請下廷尉誅[6]。上曰:“此非廟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謝[7]。罷朝,怒謂長史曰:“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8],為兒所賣,固誤。”丞相遂發病死。錯以此愈貴。
【段意】 寫晁錯為內史受景帝寵幸,同丞相申屠嘉造成矛盾。申屠嘉以晁錯為求方便鑿太上廟堧垣為由欲治其罪,景帝卻為其辯解使無罪,申屠嘉遂發病死而晁錯愈貴。
注釋
[1]內史:掌治京師的行政長官。漢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置右內史和左內史以治京師。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2]傾九卿:凌駕于九卿之上。九卿,漢時通常稱太常、光祿勛、大鴻臚、大司農、衛尉、太仆、廷尉、少府、宗正為九卿。[3]力未有以傷:沒有足夠的力量能使其受到傷害。[4]廟堧:廟墻旁之空地。[5]堧垣:堧中之圍墻。[6]廷尉:漢代九卿之一,為掌管刑獄之最高長官。[7]謝:謝罪。[8]乃:卻。
上一篇:《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袁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1].》鑒賞
下一篇:《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晁錯已死,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1],擊吳楚軍為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