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豬八戒》解說與賞析
豬八戒,法名豬悟能,俗稱豬剛鬣,是《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一提起豬八戒,一個浮雕般的形象似乎就顯現在眼前:蒲扇耳,蓮蓬嘴,粗笨的身軀,狼犺的模樣,多么神奇而有趣! 吳承恩筆下所創造的這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典型,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驕傲。豬八戒在我國人民群眾中可謂雅俗共賞,婦孺皆知。但是,熟悉豬八戒并不等于就完全理解這個藝術典型。迄今為止,對這個人物形象的特征,學術界依然眾說紛紜。或說是農民性格的典型,或說是體現了個體生產者的特性,或說是新興市民的代表,或說具有個性解放的世俗型因素;或說是正面人物,或說是被批判的典型,或說不是一個完全被否定的人物;至于這個形象的藝術淵源,或說其雛形是摩里支菩薩前的金豬,或說是古神祗河泊馮夷的衍化;如此等等,各持其理。不過,雖然如此,豬八戒形象卻仍受到人民群眾的無限喜愛。
豬八戒的前生,是很了不起的。他原是天河總督水兵的天蓬元帥。蟠桃會上因酗酒戲弄嫦娥,被玉帝貶下凡塵,錯投豬胎,身如畜類,成了妖怪,在福陵山云棧洞中吃人度日。后來又在高老莊高太公家做“倒蹅門”的女婿。巧遇觀音尋找取經人,才與他摩頂受戒,皈依沙門,拜唐僧為徒,同孫悟空、沙和尚一起,上西天求佛取經。最后,功行圓滿,因挑擔有功,佛祖如來封他一個有受用的品級:凈壇使者。
豬八戒外號叫呆子,的確顯得有點呆頭呆腦。孫悟空在高老莊降妖,同豬八戒惡斗,一棒捅碎了云棧洞大門。老豬罵道:“你這個弼馬瘟,著實憊懶,與你有甚相干,你把我大門打破?你且去看看律條,打進大門而入,該個雜犯死罪哩!”在兩家你死我活的惡斗中,老豬居然以打破大門這件小事,煞有介事地問罪對方,以致與孫悟空一照面就貽下笑柄。后來黑松林三藏逢妖,豬八戒上波月洞尋師,洞主黃袍怪笑道:“是有一個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兒與他吃哩。你們也進去吃一個兒,何如?”這呆子認真就要進去。沙僧一把扯住道:“哥啊,他哄你哩。你幾時又吃人肉哩?”豬八戒卻才省悟。你看,豬八戒不是個呆子嗎!
但是,豬八戒有時也并不呆笨。三藏逐回孫悟空后逢難,老豬往花果山去請猴王再度出山除妖,在山上出了一通洋相,卻達不到目的。后來猴王道:“你這個呆子! 我臨別之時,曾叮嚀又叮嚀,說道:‘若有妖魔捉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怎么卻不說我?”老豬聽言忽然開竅,便隨機應變地編說:“哥啊,不說你還好哩,只為說你,他一發無狀。”這里,豬八戒非常透徹地抓住了猴王高傲的心理;此話一出,急性子的悟空果然追問:“怎么說?”老豬又信口開河:“我說:‘妖精,你不要無禮,莫害我師父! 我還有個大師兄,叫做孫行者。他神通廣大,善能降妖。他來時教你死無葬身之地!’那怪聞言,越加憤怒,罵道:‘是個什么孫行者,我可怕他!他若來,我剝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 ——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炸著油烹。’”這一來,猴王氣得抓耳撓腮,暴躁亂跳,當場決定下山。這一節叫做豬八戒義激猴王,豬八戒還挺聰明哩。更有趣的還是烏雞國除妖一節,當時妖魔被孫悟空逼急,搖身一變,變成三藏模樣。孫悟空恁般火眼金睛,居然難以分辨,無從下手擒捉。豬八戒卻在旁冷笑。悟空大怒:“你這夯貨怎的?”老豬笑道:“哥啊,說我呆,你比我又呆哩!”他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猴頭忍忍痛,叫師父念念緊箍咒,不就把假三藏的真相暴露了?后來果然一試就靈。所以,豬八戒既不是真呆,也不是不呆,他似乎有點兒呆,又好像并不那么呆。我們不妨說他是似呆非呆。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豬八戒這一個喜劇性人物形象性格的獨特性和豐富性。
豬八戒渾身充滿喜劇性。豬八戒的老丈人高太公在向三藏介紹自家的贅婿時說:一進門時,倒也勤謹。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只是一件,有些會變嘴臉,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后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就像個豬模樣;食腸卻又甚大,一頓要吃三、五斗米飯。豬八戒在取經路上所發生的許多奇奇怪怪的言行,一言以蔽之,其實也是上述幾端在新的場合下的派生出來的五花八門的表現。戀愛史上發生過多少趣聞啊:看見美女時那種心癢難撓和扭捏作態的模樣,盤絲洞旁濯垢泉中和蜘蛛精的鬼混……這一些急色兒的形相,就是高老莊戀愛史的大膽續演和皈依以后戀愛變態心理的忘形流露。老豬食量大,又鬧出過多少怪相啊!寇員外家吃齋,一頓塞夠三日量,臨走還把那饅頭、卷兒、餅子、燒果,滿滿籠了兩袖……這種種貪饞相,其實是一個大肚皮行腳僧,經常處于饑餓狀態下,食欲偶然獲得一次滿足的坦率暴露。老豬的丑相又造成多少令人捧腹的笑話!有一回,聽說妖怪畫了他的長嘴大耳的圖形抓他,就慌得把嘴揣在懷里藏了,那怪就令小妖使鉤子鉤出來,呆子趕快把嘴伸出道:“小家形罷了。這不是?你要看就看,鉤怎的?”童稚般的天真,肚腸子沒有一絲曲屈的率直,簡直很難分清與笨拙的界限。豬八戒肯化蠻力呆干方面,也衍生出許多令人瞠目的舉動。 荊棘嶺上開路,八百里荊刺棘針一時平。稀柿洞上變大豬,拱凈污穢立臭功。別人所不愿干的一些苦差,豬八戒卻主動承擔樂意干。從這些表現,都可看出,呆子豬八戒其實有一種渾厚憨直的性格。這種性格,與世俗社會中那種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風氣格格不入,為巧言令色者所鄙棄,為機靈精明者所輕視。但是,這種性格,卻似未經雕琢的璞玉渾金,保持有童稚般的天真、純正和質樸,滲透著普通勞動者淳厚誠實等土色土香的特點。豬八戒不會弄虛作假,有時想弄虛作假,也缺少高明手段,因而往往弄巧成拙,引人訕笑;但郎使遭到訕笑,也毫不在意。豬八戒也不會矯揉造作,就是想矯揉造作,也沒有巧妙絕招,因而常常出盡洋相,令人捧腹,可是在洋相面前,他卻又視若無睹。其結果,只是更多地把自己的內心隱秘毫不諱言地和盤托出,赤裸裸地坦露人前,以致笑話百出。
顯然,作品是以贊美的心情,把豬八戒寫成為一個厚道者。在云棧洞前,老豬與孫悟空一番惡斗后得知了取經事,他便立刻“丟了釘耙,唱個大喏”,表示皈依。悟空不信,要他發誓。他便撲的跪下,望空似搗碓的一般,只管磕頭。悟空叫他燒毀住處,他真個點著一把火,將那云棧洞燒得像個破瓦窯。接著又繳了武器,乖乖地倒背著手,憑悟空怎么綁縛和擺布。只是在最后當悟空揪著他的大耳朵叫“快走”時,呆子才可憐巴巴地說了一句“輕著些兒,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這些描寫的字里行間,顯然洋溢著作者對豬八戒那種純厚樸實、委曲求全精神的贊美。其實,呆子犯了什么罪沒有?沒有。雖然孫悟空給他戴上一個“強占人家女子”的罪名,唬他該“犯斬罪”,但呆子招親高老莊,不但事先為高老所同意,而且入贅后,為高家創家立業,“干了許多好事”。這都表明,呆子的言行,表面上看來似乎蠢笨,實際上卻是渾厚率直的表現。從這里顯示著作者對呆子持肯定的態度的基本立場。我們不妨說,吳承恩是以一個長者的身分,用親昵的口吻來稱呼豬八戒,以愛憐的心情,像對待不太懂事的天真而又頑皮的孩童那樣,來描繪呆子的心靈。
同時,作者還以同情的態度把呆子塑造成一個弱者的形象。就在鳳仙郡勸善得雨后,沙和尚稱贊孫悟空“法力通天,慈恩蓋地”,呆子卻笑道:“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卻只是外施仁義,內包禍心。但與老豬走,就要作踐人。”悟空道: “我在那里作踐你?”八戒道:“也彀了! 也彀了! 常照顧我捆,照顧我吊,照顧我煮,照顧我蒸!”有一點怨心,但口氣是怪可憐的。呆子被妖精多次捆、吊、煮、蒸,固然不一定是悟空“作踐”,但大體也離不開是后者的“照顧”。呆子當然不及師兄精明;孫悟空往往三言兩語,哄得呆子糊里糊涂上當。第22回,孫悟空得到日值功曹報信,說蓮花洞妖魔如何如何強悍,他就想了一個主意:“且等我照顧八戒一照顧,先著他出頭與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過他,就算他一功;若是沒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孫再去救他不遲。卻好顯我本事出名。” 這一點連三藏也覺察出來了,罵道:“你這個潑猴! 兄弟們全無愛憐之意,常懷嫉妒之心。你做出這樣獐智,巧言令色,搬弄他去甚么巡山!” 因此,三藏每每袒護豬八戒。作者把八戒塑造成一個弱者的形象,雖然是出于全書藝術構思的需要,如與孫悟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照;但從中卻顯然體現著作者對呆子形象的某種同情心。
在取經集團中,豬八戒的任務是挑行李。從高老莊起步,直到西天的全程中,除烏雞國王分擔過四十里路以外,雖行李擔重,“老大難挨”,豬八戒卻一個人“逐日家擔著走”。最后,也是因“挑擔有功”,成了正果。不過,呆子完成了“本職”之外,對別事也不是采取不問不管。連孫悟空也承認,在與妖魔惡斗中,“單絲不成線,孤掌難鳴”,所以常常帶上老豬當助手,尤其是稀柿洞口,呆子赫赫顯神威;水底洞府,老豬總是打頭陣。這些描寫,充分展示豬八戒作為取經成員之一的特殊作用,與行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取經事業。
應該指出,由于呆子身上存在一些缺點,作者又是以喜劇性的游戲筆法來刻劃呆子這個神怪人物,使之具有濃厚的幽默、詼諧的特點;因而有些筆墨也包含著揶揄的成份,平頂山上巡山,老豬躲懶貪睡,又編謊騙人,這無疑是豬八戒的缺點。所以,作者在形象描繪中,滲透著濃重的揶揄的意圖。作者運用詼諧的筆調,以意趣盎然的喜劇性手法著意加以鋪張地刻劃,一而再地讓呆子表演出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有趣鏡頭。如睡著時悟空變啄木鳥啄了他一下,老豬還以為是被妖怪戳了一槍呢! 等到發現是啄木鳥,他竟自作聰明地猜測是鳥兒錯把自己的長嘴,當成一段枯樹啄蟲吃;后來又把三塊青石頭當作三藏、悟空和沙僧,獨個兒一問一答的演習編謊。這些描寫中有揶揄的成份,對老豬言行中那些業已超出渾厚憨直的性格特點及沾染了世俗社會某些不良習氣的表現,給以善意的譏諷和恰如其分的嘲笑。
或說豬八戒可恨,老豬攛掇三藏念緊箍咒的行為就很可恨。孤立起來看,這種言行當然是集體事業的離心力,共同目標的腐蝕劑。誰在生活中碰上這類蠢人蠢事,就將大倒其霉。不過,事情不能簡單化。老豬攛掇三藏念緊箍咒一事,全面分析,其性質大體上只是在受孫悟空一再訓斥和捉弄以后實行的一種報復,有時候后果固然嚴重,如造成孫行者的被逐,有時候卻近乎頑皮,不過是大家一笑了之。對比孫悟空對豬八戒的一些捉弄行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第20回、23回,老豬只不過表示要化齋吃飽肚子,養養精神,好挑行李;猴頭就罵呆子是“戀家鬼”,“有報怨之心”。三藏一聽到悟空的話,馬上接口說:“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不是個出家的了,你還回去吧。”慌得呆子急忙跪下申訴,指責悟空“贓埋人”。又如第76回,老豬出戰,借了悟空一根繩子扣在腰里當救命索,戰敗時可讓悟空扯回來,莫讓妖精拉了去。這固然是天真的想法,但行者當面一口答應。結果正當呆子戰敗,急叫師兄扯救命索時,悟空卻轉把繩子放松了拋將去,反而把呆子絆倒,被妖魔捉將去。何況,從全書所寫可以看出,悟空捉弄八戒,往往是得手的,使呆子出盡洋相,甚至受盡痛苦;而呆子有時候思圖報復,卻總是被悟空事先識破。這樣一經對比,更可說明呆子那些言行的性質,雖不足為法,但也不必苛求而歸之于“可恨”。
老豬的一付尊容當然是丑陋的。西行途上,誰見了豬八戒不一個個骨軟筋麻,跌跌蹡蹡,連喊“妖精”?要是在實際生活中,這么一個怪物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對著你掬一掬長嘴,搖一搖大耳,又豈能不唬個驚恐萬狀,魂飛魄散?但是,豬八戒這一副呆頭呆腦的臉相,出現在《西游記》中的藝術形象,卻給人們以愉悅的感染,美的享受。當你閱讀《西游記》,看到呆子一張開口:轱轆的囫圇吞下人參果后,卻又白著眼問行者和沙僧人參果是甚么滋味時,誰個不啞然失笑呢?一系列的具體形象描繪,使人們沉浸和陶醉在藝術欣賞中,深深感到藝術享受的滿足。
丑八戒的藝術形象,在人們眼中居然不以為丑,反而變成為美,這是文學大師吳承恩藝術創造上的巨大成功,是豬八戒這個藝術典型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標志。
豬八戒這個喜劇性藝術典型,成功塑造的特點有三。
首先,天馬行空般的飛馳想象,高度夸張的藝術手法和形象描繪中運用精雕細刻的工筆,三者的巧妙而和諧的結合,使豬八戒形象渾身散發著一股藝術吸引力,給人們久久不能忘懷的美的感受。作者的想象力無疑是非凡的,而塑造神話人物又給作者馳騁非凡想象力以廣闊的天地;作者也善于運用夸張的手法,而豬八戒形象的塑造,又需要高度夸張。藝術描寫中這種富有特征的筆墨,不僅完全符合《西游記》內容的特點及全書藝術風格的要求,而且給豬八戒這個特定人物的成功塑造具備了深厚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飛馳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張,就不會有豬八戒的形象。但是,作者在具體落筆時卻又喜歡對形象性格作精雕細刻,而較少采用粗疏的筆法。一般來說,這似乎極易造成不協調的后果;但在作者手中,卻揮灑得極其自如,體現得十分和諧。這就使藝術形象的塑造獲得了豐富的效果。人們欣賞著,似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洞悉其心,有栩栩如生之感。
其次,形象塑造上所達到的個性特征,不僅是鮮明生動的,而且其中體現著豐富、充實的思想內容,寄寓著作者崇高的美學意圖,給人們以有益的啟發。作者塑造他并不是想給讀者樹立一個英雄的楷模,理想的榜樣。但是,盡管豬八戒身上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描繪中也運用了揶揄的手法,贏得了讀者善意的笑聲;總起來說,作者卻贊美老豬的基本性格,鮮明地或曲折地在他的基本性格特征上涂抹了美的色彩,甚至給他唱由衷的贊歌。其意義在于提供一種性格方面美的借鑒,而對失去這種性格美的表現,給以無形的抨擊,對違背這種性格美的惡行,給以無情的譴責。作者這種善良的意圖,盡管包含著濃厚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無疑有助于增強豬八戒這個藝術典型的生命活力,給人們以美的薰陶和教益。
同時,合豬、神、人三者特點于一身的藝術形象,雖然充滿著瑰奇怪異的濃厚的神異色彩,但卻非常容易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甚至給人以親切感。因為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行動,為人間世界所熟悉,歸根到底是植根于生活現實的土壤。豬八戒因遭罪被貶,錯投豬身,因此就有著豬的類似形態和特性;而老豬又曾經是總督天河八萬水兵的天蓬元帥,能騰云駕霧,三十六般變化,腰插一柄九齒釘耙,隨意翻騰;但呆子又是世俗社會的一員,做過高老莊的“倒蹅門”女婿,雖說不算精通人情世故,卻也未離人間煙火。這樣一個亦豬、亦神、亦人的形象,作者以生花妙筆,塑造成一個妙趣橫生而又合情合理的神異人物。他具有豐富的性格;人們看見他的形象就知道是老豬,聽見他的聲音就猜到是呆子。藝術形象的這種高度可感性,不僅產生于這個特定人物的完整的性格塑造,而且主要還來源于妥善的藝術構思和藝術處理,即并沒有過多地賦予他如名義上所應該具有的出世僧徒的清高,恰恰相反,在豬八戒身上,更多地概括著人類下層社會,普通勞動者圈子中所孕育的入世塵俗。雖然,由于他所活動的典型環境的特殊性,豬八戒形象中不可能直接地而只能曲折地反映著現實世界的種種矛盾,但就其根本立足點來說,仍然堅實地足踏人間社會。正因為這樣,豬八戒這個藝術典型的性格特征,不僅給人們以親切感,而且在人們心頭鏤刻下永久的記憶。
這一切標志著思想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以及個性和共性的統一的高度成就,證明豬八戒這個喜劇性藝術典型,作為全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地聳立在古典藝術畫廊而光輝長存。
上一篇:《燕山外史》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玉嬌梨》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