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群·楊黎·變化》新詩鑒賞
這是我的手
這不是你的手
你的手背藏在身后
我的手才扶在陽臺上
看著下面
這是我家的陽臺
這不是你家的陽臺
(你家的陽臺在那邊
而此刻——)
我是站在我家的陽臺上
你也是站在我家的陽臺上
我們的眼睛
看著下面
這些想法
當然是我的
這不是你的
我想著這些事
心里
特別快樂
而你卻一動不動
(某些意外的情節
難以理解)好在我們的眼睛
都看著下面
下面逐漸模糊我們的眼睛
開始什么也看不清楚
只是你的手
依舊扶在陽臺上
我的手依舊
背藏在身后我和你
表面上什么也沒有說
下面
逐漸模糊
我們的眼睛
什么也看不清楚
你,站在你的陽臺上
一動不動
我,也站在你的陽臺上
想起那些事
心里發酸
而我們的手
已經看不清楚
放在什么地方
在楊黎的藝術觀念里,可以說某些詩歌具有超語義、超表現性質。他曾說過,“人類的一切活動形式都是到語言為止。用維特根斯坦的話來表述,就是一切事實都是語言的事實。但我認為,只是詩恰好相反——詩從語言開始,其指向為超語義,其存在形式為一種‘被再聽’的聲音……如果詩不背叛語言,它只能是語言,而這樣,詩人和一個說話的人就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詩是語言的最高形式。其高級處,我想,就在于它對語言的背叛。經過超語義之后,語言達意言志的原初作用、性質,就都被改變了。打一個比方,古人說,得意忘言,而我們卻是得言忘意。詩從語言開始,將意味著詩的自覺”(《第三代詩:對混亂的澄清》)。
《變化》這首詩,可以說是楊黎對“超語義”詩歌的有意性試驗。初讀這首詩,我們有一種內在的預感,覺得“我”和“你”之間必定會發生些什么。但讀到最后,我們會感到失望,詩人究竟在說什么呀?在這種狀態里,你不覺又將此詩讀了一遍,你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一種東西。它是語言!它是語流以及語序的細微變化中,漸漸成形的一種流體:語言的流體。它不具有情態特征,不表現什么,它就是語言,那種原初的、純粹的口唇快感,那種清晰的聲音的飄流!
這首詩題名為 《變化》,詩人變化了什么? 他變化了語言。他將語言從這個被充分語義化了的世界里解放出來,它不再是一種工具,一種載體,而是它自身。這首詩的 “變化”,乃是純語言過程的 “變化”,語言內部的奧秘使它自身有一種內在的力量,詩人也從關注語言所指涉的對象轉而為關注純語言自身。這里,抒情言志、暗示象征等沖動消釋了,語言卻水落石出。讀這首詩,你可能忘掉它的 “場面”,但你卻忘不掉它的語言,那種干凈、明亮、音響幻覺的語言。這種純語言的試驗,是現代詩的又一格。它企望得到讀者的寬容和理解,企望那些合格的讀者 “再聽”。
這首詩,“我” 和 “你”,“我的手” 和 “你的手”,“快樂”和 “心里發酸” 之間的界限已經消失。這表明詩人有意打破語言的固定意義,而將它提升為 “純語” 的試驗。它不是寫現代人之間冷漠、麻木的內在生命感覺,這一點是要注意的。
上一篇:《現代派詩群·路易士·發》新詩鑒賞
下一篇:《新生代詩群·吉狄馬加·古里拉達的巖羊》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