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石秀跳樓》解說與賞析
《水滸傳》第62回“劫法場石秀跳樓”,寫石秀劫法場解救盧俊義的事跡。它通過驚心動魄、富有濃厚傳奇色彩的故事情節(jié),把石秀舍己救人、威武不屈的性格刻畫得飛騰奇絕,令人驚嘆。
黑格爾說:“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借助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方能衡量出來,心靈從這對立矛盾中掙扎出來,才使自己回到統(tǒng)一;環(huán)境的沖突愈眾多,愈艱巨,矛盾的破壞力愈大,而心靈仍能堅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顯出主體性格的深厚和堅強。”(《美學(xué)》第1卷,227頁)石秀劫法場之所以寫得特別精彩,也就在于作者“借助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突出了石秀“主體性格的深厚和堅強”。
石秀的綽號叫“拚命三郎”。敢于拚命,奮不顧身,不避艱險,這是石秀性格的主要特征。《水滸傳》第44、45、46、47回,通過寫他“智殺裴如海”、“火燒祝家店”、“祝家莊探路”,把他那俠義、果敢、細(xì)心、機智的性格特征已經(jīng)刻畫得夠鮮明的了,其中也展現(xiàn)了矛盾沖突,但那些矛盾沖突還談不上“偉大和剛強”,而劫法場一節(jié),則把石秀推上了與以梁中書為代表的反動統(tǒng)治階級作血與火的生死斗爭的尖端,因而便更加突出了石秀“主體性格的深厚和堅強”。
那么,石秀劫法場究竟是怎樣借助“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來展示石秀“主體性格的深厚和剛強”的呢?
首先,作者把石秀與環(huán)境力量間的沖突放在極端嚴(yán)峻的法場上。石秀奉命進大名城打探盧俊義的消息,萬萬沒有料到,險情來得那樣突然,據(jù)一位老人介紹:“昨夜拿來,今日午時三刻解來這里市曹上斬他(指盧俊義)。”形勢之危急容不得他作其他準(zhǔn)備或有絲毫猶豫;解救盧俊義性命的重任,不容置疑地落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特別令人驚駭?shù)氖欠▓錾系木o張氣氛,“十字路口,周回圍住法場,十?dāng)?shù)對刀棒劊子,前排后擁,把盧俊義押到樓下。鐵臂膊蔡福拿著法刀,一枝花蔡慶扶著枷梢……人叢里一聲叫道:‘午時三刻到了!’一邊開枷,蔡慶早拿住了頭,蔡福早掣出法刀在手。當(dāng)案孔目高聲讀罷犯由牌,眾人齊和一聲”。這里,由眾衛(wèi)兵把守法場的壁壘森嚴(yán)到劊子手開枷掣刀的干凈利落,由當(dāng)案孔目宣讀犯由牌的威嚴(yán)到眾人齊聲應(yīng)和的恐怖,場面被描繪得細(xì)致入微,氣氛被渲染得令人生畏。讀者仿佛目睹了法場內(nèi)外的各個角落,既為盧俊義的性命危險而分外擔(dān)憂,又為石秀將采取何種行動而焦慮不已。可以說,此時石秀與法場形勢間形成的沖突已經(jīng)嚴(yán)峻到千鈞一發(fā)的地步,如果石秀猶豫片刻,那么盧俊義必然人頭落地;假如他直接跳入法場,那就等于投入火海刀山。他面臨的是毀滅一切的險情,他的進與退就是生與死的抉擇。
其次,作者把石秀劫法場的行動,寫成不是個人的仗義行為,而是壯大梁山力量的壯舉,使矛盾沖突具有莊嚴(yán)性和典型性。盧俊義“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宋江和吳用一直把他當(dāng)作天下豪杰,早就打算招他加入梁山好漢的隊伍,并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石秀奉宋江之命進大名城打聽盧俊義的消息是為了繼續(xù)完成爭取盧俊義上梁山的任務(wù),這不同于他個人替楊雄拔刀相助,而是在宋江、吳用的指導(dǎo)下,為壯大梁山隊伍而與反動官府展開的重大的政治軍事斗爭。
最后,作者在石秀劫法場失敗被俘之后,讓他與梁中書展開面對面的斗爭,并且進一步指出這不是個人之間的勢不兩立,而是整個梁山泊義軍與統(tǒng)治階級間的尖銳沖突。作者寫石秀在大名府正廳里,面對梁中書“睜圓怪眼,高聲大罵:‘你這敗壞國家,害百姓的賊! 我聽著哥哥將令,早晚便引軍,來打你城子,踏為平地,把你砍做三截。先教老爺來和你們說知!’”這段話慷慨激烈,擲地有聲,一針見血地道明了梁中書是“敗壞國家,害百姓的賊”,指出了梁山義軍與之斗爭的,不僅是梁中書一個人,還有大大小小像梁中書一樣的禍國殃民之賊。
以上三個方面,體現(xiàn)了“劫法場石秀跳樓”一節(jié)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正是在這尖銳的沖突中,使石秀的性格,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果敢、機智、細(xì)心、俠義等外部特征上,而是閃爍出為梁山泊的正義事業(yè)不惜獻(xiàn)身的思想光芒,具有典型意義。人們從他的身上,進一步看到了梁山英雄崇高、偉大的精神力量。
此外,在尖銳的沖突中,作者還通過對石秀的語言、行動的刻畫,寫出他性格的多種特征。如當(dāng)?shù)弥R俊義午時三刻在市曹斬首的消息時,他心急如焚,卻急而不亂,能夠正確選中十字路口臨街的酒樓作為觀察點,并能很快作出解救盧俊義的決策。因為坐在酒樓里,居高臨下,既可以避免暴露身份,又可以盡收法場情況于眼底,還可以在危急情況下直接跳入法場中心。他在敵人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的情況下,大喊一聲:“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只身跳進法場,既以梁山泊的集體力量為自己壯膽,又借以嚇唬敵人;他先聲奪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殺散眾人,成功地救盧俊義于死神之手; 當(dāng)敵人發(fā)現(xiàn)劫法場的僅石秀一人,急忙派人“分頭把城四門關(guān)上”,才把石秀和盧俊義捉住。面對兇惡的敵人,石秀一方面臨危不懼,另一方面又善于保存實力,他警告梁中書說,宋江和眾兄弟遲早下山來,“打你城子,踏為平地,把你砍為三截,先教老爺來和你們說知”。遂使梁中書不敢輕易下手,只得把他和盧俊義押在死囚牢里。這些行動和語言,都有力地表現(xiàn)了石秀細(xì)心、機智的性格和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的膽識。
可見,普通矛盾雖然也能塑造人物性格,但尖銳的矛盾,特別是在生死關(guān)頭,更能突現(xiàn)一個人的精神風(fēng)貌。
上一篇:《水滸傳·石秀》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三國演義·禰衡駕操》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