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解說與賞析
以人妖相戀為題材是中國古代小說的一大傳統。白蛇故事從宋元話本《西湖三塔記》以來,經無數小說家和說唱藝人的補充和加工,到晚明就成了一篇形象豐滿、情節曲折的白話小說,后來,清朝人又有彈詞《義妖傳》,加入白娘子生子、中狀元等情節,卻沒有這篇干凈、簡潔。
白娘子故事發生在南宋杭州城。小官吏李仁的妻子有個胞弟許宣,一天,他去保俶塔寺追薦亡親,在回家的路上碰見一位小寡婦,兩人一見鐘情。經過多次接觸,彼此商議起婚嫁來。那天,小寡婦給了許宣五十兩銀子,沒想到,這銀子原是官府失竊的庫銀。當許宣被迫供出實情,帶公人來到白娘子住處時,那里只剩下一座空宅,不見白娘子的蹤影。案發后,許宣被發配蘇州。白娘子又帶丫頭青青找上門來,兩人終于結了親。一天,許宣閑游承天寺回來,一個道士說他被妖怪所纏。為了取信于許宣,次日,白娘子重重懲罰了道士。不久,許宣又因帶著白娘子給他的扇子而被捕,原來這東西是別人的,于是許宣第二次吃官司。盡管許宣再次見到白娘子時有無窮疑忌,但在白娘子的婉言巧飾下兩人又和好如初。后來,許宣在金山寺遇到法力高強的法海禪師,白娘子不得不帶著青青逃跑。然而,當許宣重新回到杭州時,不想白娘子已先期達到。最后,法海施法將白娘子現出本相,變成三尺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
從表面上看,作品所寫的是一個蛇精幻化成美女纏人、最后被佛法鎮服的故事。然而,小說真正的意義在于,通過白娘子不幸遭遇的描寫,頌揚了年輕婦女對自由和愛情的執著追求,控訴了扼殺人性的封建勢力。
小說中的白娘子,除了某種特殊的場合略現妖身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形象。作者不僅賦予她美麗的容貌和機智的性格,更給了她一個渴求幸福、充滿人性的心靈。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白娘子既主動大膽又執著頑強,許宣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面對來自不同方面的破壞和干擾,白娘子毫不畏懼,勇敢地與他們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斗爭。她先后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敗了道士,戲弄了捉蛇先生。同時,她對愛情又是那樣的忠貞,面對李克用的引誘,她毫不動心。可是,阻撓自由婚姻的勢力是強大的,無論她怎么掙扎,最后還是被法海征服。作者對白娘子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通過白娘子的悲劇,揭露了封建勢力的黑暗與殘酷,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廣大婦女追求自由幸福卻無法實現的悲慘命運。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白娘子這一人物典型,這個形象得到古往今來廣大群眾的喜愛,充分說明了這一形象的審美價值。除此以外,許宣等人物形象也寫得十分生動。在許宣的性格中,既有下層人物的忠實厚道,又有小市民的謹慎小心,他渴望愛情,但又畏縮自私,充滿著矛盾。作為一個小商人,許宣在大膽主動的白娘子面前是膽小、被動的,然而,他對白娘子所采取的寬容態度則顯示了他的善良品格。相比之下,李仁的性格比較復雜。作為許宣的親人,李仁對許宣還算關照,但一旦遇到危險,他想到的首先是自己。為了免受牽連,是他狠心地告了許宣的密,使許宣身陷囹圄。但過后,他又深表不安,于是出錢求情。此外,像吝嗇鬼李克用的好色,酒鬼王二的冒失,以及其他一、筆帶過的人物,也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這些人物的存在使一篇充滿怪異因素的小說具有真實感。
除了人物形象,小說的細節描寫的繁富也具有特點。整篇小說的故事線索并不復雜,但情節卻跌宕起伏。從許宣與白娘子相遇起,故事就一起一伏,波折不斷。開始是銀子事件使剛遇到喜事的許宣吃了官司; 接著在他們重歸于好后,又冒出了一個道士打岔;道士風波方平,許宣又遭受了第二次官司;當他們再度和好時,卻碰上了李員外這個好色之徒;躲開了李員外,卻又招來了法海,接著又是一個捉蛇先生,最后又是法海。作品就是這樣,緊緊扣住白娘子這個特殊的神奇人物,在許宣和白娘子的愛情中不斷地掀起波瀾,從而使故事在變化中充滿了戲劇性。
小說的語言保持著講唱文學的敘述風格,質樸而少故實。在白娘子的肖像描寫中,作者幾乎沒有采用任何華麗的詞藻,但一個美貌動人的女性形象已躍然紙上。人物對話也很生動,如李仁懷著疑慮察看許宣的銀子時,發現竟是賊贓,于是大叫一聲:“苦! 不好了,全家是死!”寥寥數字,把李仁的驚慌、恐懼之情暴露無遺。言詞簡潔平實,但又生動傳神。另外,這篇小說沒有落入大團圓的俗套,后來的《義妖傳》增加了許宣的兒子中狀元、祭塔等情節,便顯得俗氣、蕪雜,兩相對比,美學品格的高低就一目了然了。
上一篇:《歧路燈·王氏》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聊齋志異·白秋練》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