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燈
清代白話長篇世情小說。一百零八回。題“綠園李海觀孔堂手著”。李綠園(1707—1790),名海觀,字孔堂,號綠園,晚年別署碧圃老人,河南汝州寶豐人。成書于清乾隆后期。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抄本,藏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鄭州市圖書館、開封市圖書館;1924年洛陽清義堂石印本,藏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27年北京樸社排印本,藏國家圖書館;1937年上海明善書局本,藏廈門大學圖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中州書畫社排印清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抄本。
河南祥符縣蕭墻街譚家,祖上原是江南丹徒,四世書香相繼,列名膠庠。主人譚孝移乃拔貢生,品德端方,學問醇正。續弦王氏,生子紹聞,聰明俊俏,夫婦珍愛。因念許多火焰生光人家,霎時便弄得燈消火滅,為使譚紹聞克紹箕裘,延師教子,極為細密珍重。先是請得端方正直的好友婁潛齋為師,與婁子婁樸、外表兄王隆吉共讀于碧草軒。師嚴徒聰,甚為相得,學業日進。
朝廷頒下喜詔,譚孝移舉為賢良方正,赴京候選,婁潛齋亦隨后中舉,入京會試。譚孝移見朝政日非,閹寺得志,而實難屈膝,不愿為官,面君之后,即告病歸。婁潛齋也因會試策中有影射之嫌,被主考棄置不取,二人遂相偕南歸。到家后,譚孝移見王氏請得之西席侯冠玉品德不正,授徒時竟大談《金瓶梅》,心中郁悶,病倒在床,臨終病榻囑兒“用心讀書,親近正人”,又叮嚀囑咐摯友婁潛齋、親家孔耘軒、仆人王中。
譚紹聞因父死師惰,母親溺愛姑息,漸漸丟了書本,耽于玩樂,因買了一籠畫眉,王中勸其休買這無用東西,譚紹聞把臉都紅了,但并不依從。十六歲以后,譚紹聞失去管束,被幾位父執讜論教訓。侯冠玉諉過弟子,為王氏所開發。譚紹聞本擬發奮向上,不料表兄王隆吉經商有成,交結了前布政使公子盛希僑,譚紹聞為其所攛掇,與盛希僑結拜。盛希僑父祖俱已去世,守著四五十萬家私,隨意浪過。譚紹聞在盛家頭一次學會了吃酒、擲色、狎妓,又與綽號“兔兒絲”的夏逢若續盟,入了下流。
孔耘軒聽說,邀孝移生前好友程嵩淑同來規勸,然夏逢若一番邪說,卻被譚紹聞視若至理。其時王中染病,賬房回家,經夏逢若掇弄調擺,譚紹聞輕易承諾,讓茅拔茹的戲班住進了碧草軒,破費了一百多兩銀子為戲班做冬衣,還讓旦角九娃拜紹
清抄本《歧路燈》目錄書影
清抄本《歧路燈》正文書影
聞為干爹,白白地花費了許多銀子。張繩祖亦出于鄉宦之家,卻在祠堂開設賭場,使夏逢若勾引譚紹聞賭博,輸了許多錢財。債主討賬,王氏勸阻,譚紹聞竟裝死嚇唬母親,然而平明醒來,也覺良心有愧。
王氏為使譚紹聞早日收心,將孔慧娘迎娶過門,又納婢女冰梅為妾,妻賢妾嬌,且有了兒子,有望重走正路。高皮匠以寄居為由,使其妻勾引譚紹聞,又行捉奸之計,詐去錢財。王中直言勸諫,反被逐出家門。譚紹聞因許下夏逢若二十兩銀子,一時沒有著落,賣酒的白興吾爽氣答應資助,竟亦與之結交。
慧娘、冰梅軟語匡夫,譚紹聞大為回心轉意,召回王中,收心讀書。孔耘軒為其請了綽號“惠圣人”的惠養民做塾師,滿口誠意致知,講得天花亂墜,居然使譚紹聞在縣考中取了個童生案首。
張繩祖賄賂地藏庵范尼姑,以請寫字為由,將譚紹聞哄入庵中,再令尼姑慧照勾引私通,使譚紹聞一下子輸掉五百兩銀子,不得不棄家出逃。張繩祖居然以賭債鳴官告狀,幸得知縣廉能,譚紹聞得以寬釋。經此一番折騰,孔慧娘氣惱身亡。
由王春宇提親,譚紹聞娶巫翠姐為填房。巫翠姐好看戲、抹牌,成日在家聚賭。一日,譚紹聞贏了一對赤金鐲,翠姐大為歡喜,不料金鐲卻是大盜的贓物,譚紹聞受牽累入了捕房。王中聯絡孔耘軒、張類村、程嵩淑、婁樸一班紳士生員保釋,方得無事。程嵩淑又為譚紹聞請得滿腹經綸的智周萬為師,譚紹聞也發誓要痛改前非,專心讀書。
其后,一班匪類造謠污蔑,逼走了智周萬,譚紹聞更加為所欲為,甚至在家開設賭場,謀鑄私錢,弄到債務猬集,賒欠無門,只好割產還債,連祖塋林木也剪伐一空。經此一番閱歷,譚紹聞敗子回頭,立志改過,乃杜門謝客,率子興官同室讀書。縣學考試,譚紹聞名列儒童第一。
族兄譚紹衣升任河南開歸道,系念族誼,加意栽培譚紹聞父子。譚紹聞考中鄉試副榜,至北京國子監肄業,后隨譚紹衣浙江赴任,破倭立功,奉旨引見,選授黃巖縣令。譚紹聞因受夠了貧苦煎熬,閱歷了人世險詐,所以振起精神做官,想辦一兩件好事,然而荊棘叢生,寸步難行,只好以母病乞終養,辭官而去。
上一篇:《武則天四大奇案》介紹|賞析
下一篇:《水滸后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