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蓮花記
明萬歷三十年(1602)鹿角山房刊本《青泥蓮花記》目錄書影
明萬歷三十年(1602)鹿角山房刊本《青泥蓮花記》正文書影
明代文言短篇傳奇小說叢抄。十三卷。題“江東梅禹金纂輯,從弟梅誕生校”。作者梅鼎祚(1549—1615),字禹金,宣城(今屬安徽)人。成書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歷三十年(1602)鹿角山房刊本,藏上海圖書館;清宣統三年(1911)北京自強書局石印本;1915年上海廣益書局排印本;嘉惠堂黑格抄本。198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明清文言小說選刊”、1996年黃山書社“筆記小說名著精刊”排印北京自強書局石印本。
小說廣輯漢、魏、隋、唐、宋、元、明等兩百多名妓女事跡,除少量為梅鼎祚自撰外,其余均錄自古籍,有正史、別集、詩話、筆記、傳奇、佛經和道家傳記。共十三卷十二類。前八卷為正編,分為記禪、記玄、記忠、記義、記孝、記節、記從七類。后五卷為外編,分為記藻、記用、記豪、記遇、記戒五類。每篇之后注明出處,便于查閱原著。各類故事按朝代順序排列,遇同事異傳者,則一同列出。部分故事又經編者考證校勘。各類之后的“女史氏曰”表達了梅氏對有關問題的看法。書名取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之意,以示妓女之地位微賤而志節高尚,其立意不俗。
書中所記二百多名妓女,多聰明可愛、美麗善良,或為國效力而令人景仰,或殉情死節而為人感嘆,或品行高潔而令人贊賞,或才華橫溢而令人嘆服。
嚴蕊
天臺營妓嚴蕊,色藝名冠一時,為臺州太守唐與正所賞識。一次,唐與正飲酒時命嚴蕊賦紅白桃花,嚴蕊立即作成《如夢令》一首,唐與正贊嘆不已。七夕宴上,豪士謝元卿讓嚴蕊以己姓為韻賦詞,嚴蕊立成《鵲橋仙》,元卿為之心醉。后來朱熹以使節行部至臺,收集唐與正的罪證,其中一條是“嘗與蕊為濫”,嚴蕊被押進監中一個多月,備受皮肉之苦,卻從不妄置一言。獄吏勸誘她早點承認,不必為此受苦。嚴蕊回答說:“我身為妓,即使與太守有濫,也不至死罪,但我怎能歪曲事實污蔑士大夫?即使受刑而死,也不能誣告。”獄吏見她言辭堅決,對她更加嚴刑相逼,兩個月里,多次受刑,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卻因此而名貫阜陵。不久,朱熹改任,岳霖商卿為憲,見蕊無辜受刑,命她作詞自陳,嚴蕊口占《卜算子》,被判從良,做了宗室近屬的小妾。
王翹兒
倡女王翹兒善彈唱,卻不喜媚客,后設計脫離鴇母,移居海上,名滿江南。倭寇入侵江南,翹兒被擄,寨主徐海對她恩寵有加,翹兒因欲伺機報國。督府派人前去招降,翹兒作內應而日夜勸說徐海,徐海最后愿意歸順。督府大兵壓近,徐海依翹兒之言未加防備,督府率軍而進,斬了徐海及眾倭寇。督府設宴慶賀,令翹兒行酒,督府酒醉失態與翹兒嬉戲。次日,便將她賜給永順酋長。翹兒去錢塘舟中嘆惜自已“殺一酋而更屬一酋”,半夜投江而死。
義倡傳
長沙人義倡酷愛秦少游詞作,少游被貶,路過長沙時,聞得倡名,前去拜會。少游驚詫于僻陋之地竟有如此美麗雅致的倡妓,又見桌上只放有《秦學士詞》,更加驚詫。義倡訴說對少游的欽佩與渴慕,卻不知對面即是少游。少游戲言她是愛其詞而不愛其人,倡言若能見少游一面,雖死無憾。少游說出自己身份,倡大驚退下,盛妝下拜,設筵款待少游,母女左右侍觴,酒一行,倡歌少游詞一闋以侑,徹夜歡飲。倡親設枕席被褥,待少游睡著后自己才休息,次日一早又盛妝手捧洗涮用具,站在帳外待少游起床。少游逗留數日,分別時,倡發誓將潔身以報少游。此后,倡遵守諾言,閉門謝客。一日,倡夢到少游前來告別,深感不祥,差人打聽,果得少游死耗。倡身著孝服前去吊唁,手扶棺柩,繞行三周,放聲大哭,一慟而絕。
楊玉
單符郎與邢春娘自幼約為婚姻。后春娘父母于戰亂中喪生,春娘被擄,轉賣至全州娼家,改名楊玉,樂色事藝,無不精絕。符郎時為全州司戶,甚慕楊玉,而懼太守嚴明,不敢親近。兩年后,符郎裝醉,蒙司理協助,與楊玉終得相會。符郎詢問楊玉身世,知楊玉即為未婚妻邢春娘。楊玉說及遭遇,痛哭流涕,表示愿為小民婦,不戀風塵。符郎見其誠厭風塵,表示愿意娶她,并發書告訴父親。單父同意續舊約,并致書太守。太守設宴,與通判飲,召楊玉侍候。席間太守求玉回報,欲狎,遭通判斥責,遂愧罷。符郎與春娘正式成婚。符郎任滿,春娘置酒與眾姐妹告別,席間與春娘關系極為密切的李英感傷身世,失聲慟哭,春娘心中不忍,求為符郎針線人,符郎不得已,前去懇求太守,太守為贖席間失態之罪而同意。符郎攜春娘等歸去,李氏小心婉順,得符郎父母認可,后生一男孩,春娘養為己子。
溫婉
良家女溫婉,父親早亡,母親流落為娼,婉被姨夫收養。溫婉聰慧好學,喜愛讀書,厭惡群妓丑態,又自念應該養活母親,心中十分矛盾,后來不得已而淪為娼妓。婉仍迷戀讀書,拒入官籍。逢有名公賢士,太守便招婉侍宴。太守勸婉學詩,溫婉詩藝日精,并以善談《孟子》馳名。宰相司馬光路過,招婉談《孟子》,溫婉不肯“對大儒而言《孟子》”,其謙遜得到宰相賞識。溫婉反感母親結交粗俗商人,易服潛出,過潼關,至鳳翔定居。太守苦苦搜尋,找回溫婉,出資贖下溫婉潛逃之罪。溫婉欲脫娼籍,太守不許,遂與母親隱居京師,極少與人交往。
崔蘭英
京師陳叔文,登第授常州宜興簿,家中貧困,不能赴任。叔文心中郁悶,向娼女崔蘭英訴苦。蘭英說自己有千緡余錢,想從良嫁人,假如叔文無妻,她就嫁給他。叔文謊稱未娶,與蘭英約為婚姻。叔文回家騙妻子說,因為缺少路費,暫時只能獨自赴任,以后將俸祿寄回,妻子應允。叔文與蘭英一同赴任。三年后乘舟返家,叔文擔心妻子與蘭英相見后會引起官司,便將蘭英灌醉后與女奴一起推入水中,然后號呼有人失足落水,舟人沿岸打撈,毫無所獲。叔文至京師與妻子團聚。一年后,叔文攜妻游相國寺,見二女似蘭英與女奴。叔文支開妻子,與蘭英相見。蘭英言昔日中計墮水遇救,叔文羞慚不已。蘭英約叔文次日于魚巷城相會,否則將起大獄。叔文憂懼,向王正臣求計,聽從王的建議,次日攜仆買羊果壺酒同往魚巷城。叔文進去后至日暮還沒出來,鄰人與仆人執燭進去查看,見杯盤狼藉,叔文仰面斃命,雙手自束在背上,如同犯人伏法死去。
上一篇:《雨花香》介紹|賞析
下一篇:《風流悟》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