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窗異草
清代文言短篇傳奇小說集。一名《聊齋剩稿》。分初編、二編、三編,各四卷,共十二卷。題“長白浩歌子著,武林隨園老人續評,關中柳橋居士重訂”。作者當為滿族人,不知姓氏;或謂系尹六公子所撰。尹六公子,名慶蘭(1735—1788),字似村,滿洲鑲黃旗人。成書于清乾隆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殘抄本;清光緒上海“申報館叢書”排印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漱芳潤齋本;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8年齊魯書社“清代筆記小說叢刊”、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上海“申報館叢書”排印本,199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排印本,1995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筆記小說大觀》影印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梅鶴山人《〈螢窗異草初編〉序》以為“其書大旨,酷摹《聊齋》,新穎處骎骎乎升堂入室”,無論題材、情節、構思,還是人物、語言、風格,都刻意仿效《聊齋志異》,致被誤認為是《聊齋》的佚稿,故有《聊齋剩稿》之名。此書的特點是“典而不俗,繁而多致,空中樓閣,平視側看,惟恐其盡”(上海進步書局:《〈螢窗異草〉提要》),其敘神怪、愛情故事之出色者,深得《聊齋志異》神髓。
天寶遺跡
劉瑞五性豪縱,聞驪山之陰有石洞,即與人前往探勝。山徑崎嶇,荊榛塞路,行路十分艱難。洞口白石磷磷,滑膩光澤,像有人經過的樣子。又行約一里,方至其洞,但里面深黑,不能見物。劉瑞五鼓勇而進。剛進時路甚狹窄,漸漸寬廣。兩旁都是石壁,潔白晶瑩,用火把照看,隱約有繪畫。見一門,門屏用青玉做成,上有唐明皇所題隸書,屏后甚廣闊,中間有一寶座。左邊是曉妝閣,一石美人挽發照鏡,倦態堪憐。旁邊有二宮女,一捧持洗漱器具,一為妃捧發,跪在地上,貌甚恭謹。妃微微回頭,似有所悟。其后立一人,著唐巾便衣,微捋髭須,乃是唐開元皇帝。右邊是浴池,用綠玉雕成水,波紋蕩漾,煞是逼真。帝與妃身體都用白玉雕成。帝赤身浴于水中,側首而坐,眼望著妃。妃坐在小石床上,也脫下了上衣,酥乳、麝臍皆清晰可見,而貌甚靦腆。
清光緒上海“申報館叢書”排印本《螢窗異草》扉頁書影
清光緒上海“申報館叢書”排印本《螢窗異草》正文書影
玉鏡夫人
王友直為人豪俠。一日攜百萬巨資,前往閩越之地。船過洞庭時,被鄱陽君與五湖君邀入水府賭博。王將其巨資為籌,竟贏得太湖君的至寶玉鉤。返回時,太湖君之手下告誡他過越水時須防被玉鏡夫人攝去。后王渡苕溪時,玉鉤果被水仙府玉鏡夫人所取。王怒氣勃發,往夫人祠前責問,且以上訴于天帝相要挾。于是,王與夫人賭勝,分別以玉鉤和夫人仙軀為采。王果賭勝,夫人也不食言,于夜間來到王床前,以纖指掠鬢,羞態可掬。王遂與之同榻而眠,極盡繾綣之歡。王問起玉鉤之來歷,夫人說她與玉鉤實為同類,她為苕溪神,玉鉤為霅溪神。因玉鉤出游時遇見南海小郎子,二人互相愛慕而成姻契,作樂時引發洪水,淹死無辜數命。上帝處罰她,令其還為本元,太湖君遂留為玩物。她本欲將玉鉤攝回,再加鍛煉使其成形。王本不甚信,后把玉鉤懸于帷中,遠望竟是一絕代佳人,近看卻依然是一玉鉤,才信其言。
翠衣國
某商人與同伴航海至一島,游歷時忘卻歸路,餓死于巖下,一靈不滅,飄然來到翠衣國。這里人不分貴賤,都穿翡翠裘。商人至,被任為客卿,又為他做翠衣,穿上即能飛翔,變成鸚鵡,常與國君在樹間翱翔唱和。商人返鄉探視時,在山中被人捉獲,賣與成都人蔣十三。一日,有一鴝鵒來,與鸚鵡隔籠對談。鸚鵡托它傳詩一首,被蔣聽到,心下不忍,就開籠放了鸚鵡。后蔣患病垂死,迷惘中見有人,身穿黑衣,嘴似鳥喙,帶綠衣人駕一肩輿來,抬蔣前行。到了海上,蔣見波濤洶涌,心中惴惴不安。但其輿輕盈如同一葉,離水面僅一尋左右,毫無沾濕,行速如飛。到了地方,有人引吭高歌向其道謝。翠衣國主設宴于望禰亭,將蔣比作當年的禰衡,又取海中神露給他喝,其病即痊愈,再贈送他珠玉珊瑚無數,送他回家。
落花島
申翊與海商合伙經商。因其年少,不慣海上風濤,竟病卒于船上。其魂在水面遨游。忽想起船上人曾提起“落花島”,就前往游玩。轉瞬間見一山,形狀如同盆盂倒置,懸于波濤之際,色彩繽紛,香氣濃郁,幾百里外即可聞到。翊上島,則見山徑滿布落花,厚積約有寸許。踏花前進,滑軟如同茵褥,香氣更盛。周圍盡皆大樹,枝上生花。又前行約數百步,花更茂盛,地上堆積也越厚,四望卻并無屋宇人家。翊正心曠神怡之際,忽聽有一嬌聲呵斥,原來是一美女子,責翊不該在此仙人之地逗遛。又出絕對讓翊對。幸翊對上,得與女子同歸至其家。所進食物惟花。翊不自知已為鬼,與女子兩情款洽。女子一振衣,則群花皆落,玉體生輝。后覺翊為鬼,就以百花之液浸潤其身,使翊肌骨堅凝,又以花為翊做衣,十分華麗漂亮。從此二人朝夕相處,衣食寢息皆不離花。數年后,翊忽思鄉而返,家人都以為他是鬼,翊再三表白,才說服家人。后忽失其所在。
青眉
皮工竺十八,十六歲,其師常深夜出外飲酒不歸。狐女青眉化作鄰女來與竺相會,兩人感情日篤。后青眉求竺娶己為妻,又實告自己本是狐仙,打消竺之顧慮,與竺同往常熟開設作坊,生意很好。青眉操持家務,任勞任怨。家境稍寬裕,竺漸漸懈怠,常與無賴交游,青眉勸之,不聽。 后竺險被人污辱,虧得青眉設計救出,于是遷居于山陽。 青眉因家富可致使竺亂心,就不再開設作坊,讓其荷擔入肆營生,所得僅能糊口而已。 竺漸漸不能忍受,背地里與市井無賴賭博。 同巷某見青眉貌美,想奪取獻給一富豪取寵,便暗做手腳,慫恿竺借巨資賭博,使竺萬錢輸盡,不能償還,進而索要青眉以抵債。 青眉便施法讓竺急回故土,將江間一石化作己身來至富豪家,自縊而死,遺一血狀,使富豪被依法懲處,而青眉則已同竺 一起回到了故鄉。
紫玉
學童金鏞放學回家,經一老嫗指引而赴門前植桃花處玩耍。金鏞依言而行,得見一老翁并紫玉。與紫玉嬉戲無間。過了一年多,兩人漸長大,情竇亦開,老翁禁止他們繼續相處。金鏞逃回家,而其家早已不是舊日形貌,其侄也已年過六旬。睡過一夜,早上起床時,覺頦下有須,白髯如絲,竟有一寸來長,身體也暴長,與成人一樣了。又去尋找紫玉,得遇老嫗,給金一鏡,照過之后,又變成翩翩少年。又給他一條紅綾,教他拿著向東南走,見有林木便望空拂之。金依言行事,得一物落地,化作麗人,竟是紫玉。二人同至一巨宅,老翁身穿吉服出迎,不再提及前事,便盛設錦筵,舉行嘉禮,為二人成親。
拾翠
湯汝亨雖擅長作詞,而作時文卻不精,故年近三旬,科場卻終不能得意。同邑士紳孫某,家中有一女,貌絕美,尤喜詞,偶得湯所作詞,思慕不已。父母雖知其有意于湯,但以為湯老大無成,僅能作詞而已,竟將女兒許給一富豪家。孫女有一貼身女婢拾翠,容貌與孫女相似,知道其心思,就托舅家把孫女抄錄的湯生所作詞及孫女的和韻之詞送給湯生看,稱愿嫁湯生,湯生以為遇見知音,欣然同意。拾翠臨嫁前,見孫女,稱愿與孫女易嫁。孫女同意。后拾翠擔心湯生貧困,孫女會不安心于湯家,便讓人探聽二人情況,結果見二人如一對小書生,共案吟唱,了無倦色,根本不擔心貧困。后來拾翠之夫死,也嫁給了湯生。
仙濤
貧家女仙濤,不愿作豪家之妾,要自縊而死,又不忍舍下其母。忽有一虎,載之到半山半水的某處,而并無相害之意。漸漸仙濤與虎熟悉,也不再害怕忌諱。虎暮出朝歸,整天不到其他地方去,像是專與仙濤作伴一樣,并且常找些佳果來作食物。時間長了,仙濤常騎虎而游,才知道這里環山帶水,只有一條小路通向外面,而風景絕佳。仙濤似有羽翼一般,身輕如葉,常與虎嬉戲。在山林中時間久了,衣服破爛,至于后來裸身騎虎,也并不覺難堪。一日,忽思念其母,想要回家。一動此念,虎便知道了,且作人聲告訴仙濤,她前生曾救虎歸山,故欲解其困厄,與之同化地仙。但因其塵念不斷,便只好送她回家了。仙濤于是復回到人世。因赤身裸體,夜間才敢出來,又誤被一儒士于月光之下窺見。忽聽到虎嘯聲,便有女衣袍等自空中擲下,得以返家。母女二人相見痛哭。由于被人看見其裸體,便告訴母親,多方訪得此人,嫁之。
鏡兒
陜人邵續,其父為靈隱寺定心大師,邵搭船南下尋找,與一龔姓少年同行。往靈隱寺,龔請求同去。 見大師,卻責備邵續不該帶鏡兒來。 邵不知其故,大師便說明,鏡兒是一野狐,龔是其夫,二人愛欲糾纏,不能割舍,南歸時遭水神伍相、范伯作梗,激起巨浪。 鏡兒便求與有大德的孝子邵續同船,果然風平浪靜,如履平地。 鏡兒又求大師為其寫“一切水土諸神不得攔阻”十字,以成就其姻緣。 定心大師認為此狐風雅,又能識得孝子,便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徐之璧
閩巨商徐之璧,遭遇戰亂,在荊山中投宿于一人家,主人是仙人“懵懂公”,偶爾占得一卜,主與徐有婚嫁喜事,心里不太愿意,便施法術造“山中三異”來阻攔。徐接連看到數種異象,但終漠不動心,留連不去。懵懂公只得把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回家。徐不想離去,以為此地甚好,懵懂公搖頭不許,說自有佳處去。徐恍惚中像從懸崖上墜下,張開眼睛看時,身已在坦途,麗人迎面而立,笑對徐說:“你這一個齷齪商人,怎么修行得作了仙家女婿?”就與徐挑一僻靜之處居住,漸漸學會吐納之術,便辟谷不食了。
女南柯
諸生之少女黃婉蘭,自幼聰慧,然體弱多病。一日與女伴同游花港,見水中之魚五彩繽紛,隨波逐浪,甚是恬適,就喟然嘆道:“魚水之樂,竟是如此!”水中有一魚,正巧露出水面游戲,見黃女之美貌,許久才離開。黃女夜中夢到依蒲國王將她迎入水府,封她為后,如魚得水。數日后,黃女舊病復發,王親自料理湯藥,悉心照顧,乃至荒廢了國政。黃女力勸王出視朝政。吞舟之國王聽說黃女美貌非凡,傾國興師而來。王不得已,只好采納婉蘭之建議,只身前往,面斥其王說:“你們無道太甚,竟來拆散我鸞鳳之好!”縱身投水而死。黃女驚恐萬狀,許久,才知是夢。回家后臥床不起,后入棲霞觀中為尼,改名叫“悟枕”。
姜千里
武孝廉姜千里,輕財任俠,市井無賴之徒深為忌怕。有吳四、馬氏夫婦,假意自愿賣身為奴,殷勤服役,姜大為喜愛。一夜有盜賊入侵,馬氏報說其夫正與賊斗,被擊傷將死。姜出門,馬氏暗中擊傷其足踝,姜頓時跌倒在地,被賊眾毆打。姜并不知中計,反而更相信吳夫婦之忠心。后姜帶吳一人行路,途中遇盜,姜正要射擊,吳暗中傷其臂,姜方才明白其奸謀,中箭而逃,竟昏倒在地。后得劍仙顧阿惜出手相助,終于消滅盜賊首領,使無賴之徒不敢再動手。
春云
畢應霖才思敏捷,但不肯用功讀書。與人同游菊園,人都對花飲酒,只有畢一人臨風品茶,別具會心。有狐仙為愛女擇婿,欲要找一雅人與之相配,見畢儀表非凡,又看到他所賦的菊花詩,心下暗自欣慕,便千方百計把愛女春云嫁給他。回娘家那天,畢與諸女賭博爭勝,狐仙嘆息道:“人不易知,這也是無可救藥之俗啊!”起身隱于屏后。畢醉酒,見鄰女春柳豐韻動人,以言詞挑逗她,春柳就說春云實為狐,誘畢與之半夜私奔。而春柳實為鬼,兩人交合后,畢覺陰冷之氣直逼丹田,幾乎斃命。幸得狐仙請雷神擊死春柳,救活了畢。春云便譴責他說:“你把我作為異類,不珍惜舊姻緣,也該另尋新歡,怎么會甘心作鬼婿,自蹈死地!”畢眼見髑髏如雪,膽寒心悸。 春云奉老父之命,離之而去。
宜織
柳家寶往城外探視其姑,行至一溪,忽聽到有嬌聲自對面傳來,見一美貌女郎在溪邊浣紗,不覺心醉。女郎招他前來,寶便過橋與女郎共坐于柳樹下。女郎自稱姓令狐氏,名宜織,又將所浣之紗贈給他。自此以后,寶每到其姑家,必去尋訪女郎。但只見溪水泛濫,并無橋梁,心下暗自驚訝。數旬后,父母為他聘定陸氏女,寶不甘心,就又渡水過溪尋訪女郎。女之父令狐叟,留宿寶,并要宜織出來相見。后知二人有私情,大怒,限定寶于數日內來定婚姻,否則將置宜織于死地。寶回家用計退掉陸氏女,帶宜織到其姑家。姑才知宜織是其從姊與狐所生,便玉成二人親事。宜織也說起其父于今年春天時,忽讓她去溪邊浣紗,給她一個紅箸,告訴她若有少年要過河,必須用這箸渡。寶才醒悟橋后來不見,都是狐翁之仙術所為。
秦吉了
巨家有鳴禽秦吉了,特別聰敏,能說人言,與一婢女朝夕相處,堪稱知音。秦吉了擔心她將來會被庸夫所辱,便伺機飛走,為她與梁緒傳遞信息。后在途中被彈丸擊中,一命不存。婢則被同事進讒言告發,主人搜到梁緒之信,將婢拷打訊問,垂死之際,便將其裝入棺材。秦吉了之魂便托夢梁緒,找到婢棺,救活了她,并將她迎娶為妻。
鐘鼐
袁太守是明代循吏,有二幕賓鐘氏兄弟甚賢能,太守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推心置腹,不亞于骨肉之親。二鐘屢次幫助袁公破獲疑案,整頓吏治,使得郡內政令清平。后袁公因得罪嚴世蕃,被解往京城,論罪要被處死,家人流放。鐘氏兄弟藏匿于山谷之中,定計要保全其家,二人分頭行事:大鐘以石灰弄瞎一只眼,用石頭砸傷一腳,毅然北行,投到某公主府中,多方營謀斡旋,終于把袁公救出陷阱;小鐘為避嫌疑,先行自宮,再隨夫人一同發配至滇南,含辛茹苦,極盡忠順之事。
上一篇:《蕩寇志》介紹|賞析
下一篇:《蕉葉帕》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