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
清代白話長篇譴責小說。六十回。題“南亭亭長新著”。作者即李伯元。成書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繡像小說》連載本;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上海商務印書館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小說大系”排印《繡像小說》連載本。
湖南永順府僻處邊陲,民俗渾噩,幾個意大利礦師,受督撫委派,前來察看礦苗。他們住在高升店里,店小二的父親不小心打碎了洋人的一只洋磁碗,知府柳繼賢得報,大驚失色,擔心會引起“賠款”一類的“交涉大事”,便立即停止武考,親自和首縣到高升店去拜會,以收柔遠的效驗。當地百姓聽說洋人要來開礦,害怕刨墳見棺,于風水有所關礙,以致激起民變,打洋人,沖官府,鬧得難以收拾。
事后,洋人提出賠款,柳知府撤任。新任知府傅祝登濫肆株連,到處胡亂抓人。秀才劉伯驥聚友會文,被傅知府以“聚眾會盟,謀為不規”的罪名,欲加逮捕,逼得劉伯驥躲進了古廟。廟中的老和尚,曾受到劉伯驥父母的布施,但看到劉伯驥連行李也沒有帶,仍不免懷有疑心,后來劉伯驥因寒氣所感,生起病來,老和尚方后悔不迭,擺出一副討慶他的意思來。附近一所教堂中的洋教士,與劉伯驥十分投契,知悉劉伯驥朋友被拿、自身落難的真情,便收留了他,不但治好了他的病,還挺身而出,解救了被傅知府無辜抓去的好人。之后,又不憚跋涉之苦,送他們至萬國通商的文明之地,以為增長學識和他日建立功業的基礎。劉伯驥來到漢口??偠酱笕酥v求新法,頗思為民興利,但手下的人所遵奉的,只是“把外國人一個個都抬到天上”的禮讓主義,至于下層百姓,也只是看洋人看熟了,不以為怪罷了。
吳江縣賈家世代一直是關著大門過日子的,賈子猷兄弟三個,除非親友慶吊往來,甚么街上、鎮上,從未到過。學臺改革考試章程的告示,使賈氏兄弟心里頭一次有了“時務掌故天算輿地”之類的新概念;而歲考的失敗,使他們明白:“小題圣手”的吊渡鉤挽之法,已經不合時宜了,推而廣之,現在的事,大而一國,小而一家,只要有好法子,都可以改的。啟蒙老師姚文通又開導他們:開發民智,全在看報。兄弟三個于是一天到晚,足足有三個時辰用在上海出的時報、旬報、月報上。賈氏兄弟
清光緒《繡像小說》連載本《文明小史》引首書影
清光緒《繡像小說》連載本《文明小史》正文書影
根據報上的信息,托人上省買回一盞洋燈,那光頭比油燈要亮數倍。他們認為,“凡是‘外洋新到的器具’都是‘文明’的”,不惜重價買來一大堆不知用處的外洋貨。懷著對于文明的無限向往,賈氏兄弟隨同姚文通踏上了上海的土地。在上海,可以看到當天出的新聞報紙,可以看到新編的文武新戲,有可以買到新書的書坊,有可以學到新鮮知識的大小學堂,還可以會到許多維新朋友,參加以往聞所未聞的演說會。姚文通在萬年春吃大菜,見到牛排,便說:“兄弟高高祖一直傳到如今,已經好幾代不吃牛肉了?!蓖娜诵λ?“你還是個講新學的! 連個牛排都不吃,豈不惹維新朋友笑話你么?”廣東阿二專門軋姘頭,吊膀子,居然被認為“頗合外國婚姻自由的道理”。斗蟋蟀的無賴魏榜賢改了洋裝,到處招搖撞騙,閱歷不深的姚文通,卻將他當作“天人”。著外國裝的郭之問一邊大抽鴉片煙,一邊振振有辭地說:“為人在世,總得有點自由之樂,我的吃煙,就是我的自由權,雖父母亦不能干預的。”文萃書坊當八股盛行的時候,一部《文料觸機》,一年總要賣到五萬本,后聞八股一定要廢,翻譯之學一定要昌明,就廉價請了從東洋回來的人,胡亂編譯《男女交合大改良》、《傳種新問題》之類以牟利;培賢學堂住膳費高達四十八塊,官利之外,每年總可余二、三千塊錢,還自稱是“格外克己”,又埋怨學堂辦得太多,“弄得自己沒有飯吃了”,“不管他文明不文明,只問他賺錢不賺錢”?!盁狒[場且賦歸來”,賈氏兄弟在經歷一番體驗之后,懷著不無迷惘的心情,離開了上海。
戊戌變法之時,王宋卿覷便上了一個改服色的條陳,被禮部壓下來,未見施行。他郁郁不樂,正想別的法子,偏偏各樣復舊的上諭下來,只索罷手。過了兩年,義和團事起,王宋卿攜眷出都以避風頭,閑居鄉里,甚不甘心。其時又聞改革新政開始施行,便求至親萬藩臺為之說項,終于謀得山東學堂總教習的職位。他主持官吏考
清光緒《繡像小說》連載本《文明小史》插圖書影
試,擬幾個時務題目,也十分吃力,收了金子香兩百銀子的重賄,向他泄露考題,并取為第一名。 課吏的結果,除了那交白卷的停委三年,余下的俱沒有出進。進過外國學堂的內侄王濟川,聽先生講如何叫做“自由”,如何叫做“平等”,那一種歡喜的心,直從肚底里發出來。見到家童對他竟同百姓怕官府的樣子一樣,正言說道:“論理你也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不過你生在小戶人家,比我窮些,所以才做我的家童。我不過比你多兩個錢。你同為一樣的人,又不是父母生下來應該做奴才的;既做了奴才,那卻說不得干些伺候主人家的勾當,永遠知識不得開,要想超升從哪里超升得起?”要他今后“不要見了我拘定‘主人’‘奴才’的份兒”。
志氣極高的熱血青年聶慕政、彭仲翔等,仰慕東洋文明,人人都有自由的權利,便往日本游學。在輪船上,大家議論官府不許結會演說,乃是專制國的不二法門,“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苛刻的號令來,沒一個敢反對他;殊不知人心散了,國家有點兒兵事也沒人替他出力”,因此,專制實際上是害民害國的東西。他們同時承認:“野蠻的自由”是不足取的,“法律自治是要的”。
外國兵擅自駐扎諸城縣北門,又放縱兵丁醉酒鬧事,翻譯鈕逢之對首縣說:“倘然依著公法駁起他來,不但不該擾害我們的地方,就是駐兵也應該商量在先,沒有全不管我們主權,隨他到處亂駐的道理,這不成了他們的領土了么? 只要東翁口氣不放松,我可以合他爭得來的?!扁o逢之說:“外國人的法子,總要自由結婚,因為這夫妻是天天要在一塊兒的,總要性情合式、才德一般,方才可以婚娶?!彼欢ㄒW堂里的女學生,理由是:“他既然讀書,曉得了道理,自己可以自立,哪個敢欺負他?再者,世故熟悉,做得成事業,講得來平權,再沒有悍妒等類的性情?!彼€從世界大勢來開導母親:“如今外國人在那里要中國的地方,想出各種的法子來欺負中國,怕的是百姓不服,一時不敢動手,不好不從種族上自強起來。他們說得好:我們中國雖然有四萬萬人,倒有二萬萬人不中用,就是指那裹腳的女人說了。”其母終于讓了步。
江寧知府康志廬受制臺信用,任全省學務總辦,擬章程、蓋房子、聘教習。他最怕一班維新黨天天講平等、講自由,擔心學生看了上海來的新書,一個個都講起平等來,不聽節制,于是大倡禁書,搜抄書店,監禁學生,弄得江南學堂為他一人勢力圈所有,沒人敢違他半毫分。他宣揚自己的兒子是“武曲星下凡”,將來一定可以為國宣勞,立威雪恥;兒子因上體操碰破了頭,便命全校停課,讓學堂里的監督、提調、教習、學生,拿了手本輪班進府探病。他知道“一個人腦子是頂要緊的,一切思想都從腦筋中出來”,因而要買補腦汁給傷了頭的兒子吃。少爺一死,又要教習率領學生一起穿體操衣服,手執花圈,前來送殯,各監督一律素褂摘纓,以示哀悼。
勞航芥因為自己是久住香港之人,因此視中國的同胞為土芥,而見了白種人,則一副脅肩諂笑的樣子。他被安徽巡撫聘為顧問官,嫌住的地方湫隘不堪,吃的東西不能下箸,又誣賴店主人偷了他的表,拳打腳踢。
南京開了個工藝局,不想制造出來的貨物,總還是土樣,不能改良,因此制臺想派一個人到外國去調查調查,回來教給這些工匠等,他們好棄短用長。饒鴻生被派往東洋考察,他在出國的輪船上出了許多洋相。到了日本,發現那里下午四點就天黑了,半夜二點就大亮,大覺詫異,問人方知是“日輪旋轉”所致。
余小琴鉸了辮子從日本游學回來,其父勸他等養長了再去拜客,余小琴遂直斥其父頑固,并說:“論起名分來,我和你是父子;論起權限來,我和你是平等。你知道
清光緒《繡像小說》連載本《文明小史》插圖書影
英國的風俗么? 人家兒子,只要過了二十一歲,父母就得聽他自己作主了。 我現在已經二十四歲了,你還能夠把強硬手段壓制我嗎?”在余小琴“家庭革命主義”的攻勢下,其父只好敗下陣來。北京政府,近日百度維新,差不多的事都舉辦了。有些心地明白的督撫,一個個都上條陳,目下有樁至要至緊之事,是什么呢? 就是立憲。立憲這兩個字,要在十年前把它說出來,人家還當他是外國人的名字呢。于今卻好了,士大夫也肯瀏覽新書,新書里面講政治的,開宗明義必說是某國是專制政體,某國是共和政體,某國是立憲政體。自從這立憲二字發現了,就有人從西書上譯出一部《憲法新論》,講得源源本本,有條有理,有些士大夫看了,尚還明白立憲二字的解說。這時兩湖總督蔣鐸上了個吁請立憲的折子,上頭看了很為動容,就發下來叫軍機處各大臣議奏。
上一篇:《挑燈新錄》介紹|賞析
下一篇:《斬鬼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