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別》簡介|介紹|概況
組詩“三別”篇名。唐杜甫作。宋王回《王深甫集》:“軍興之甚,至于老者亦甲胄,則又甚于閭左之戍矣。”宋師古《師氏詩說》:“痛念國家急難,征戍烽火,何鄉不有,吾豈能獨安不慮哉!不敢盤桓,義也;塌然傷別者,仁也。不忘仁義,此甫幾乎風雅之作也。”清鄭杲《杜詩鈔》:“刺不恤老也,古者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況死事之家窮老宜恤者乎!”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垂老別》,行者之詞也。《石壕》之婦,以智脫其夫;《垂老》之翁,以憤舍其家。其為苦則均。凡三段:首段敘出門,用直起法,開首即點,‘子孫’二句,抵《石壕》中十六句;中段敘別妻,忽而永訣,忽而相慰,忽而自奮,千曲百折;末段又推開解譬,作死心塌地語,猶云無一寸干凈地,愈益悲痛。”清仇兆鰲《杜詩詳注》:“盧元昌曰:‘《周禮》,鄉大夫之職,辨其所任者,其老者皆舍。勾踐伐吳,有父母耆老無昆弟者,皆遣歸。魏公子無忌救趙,亦令獨子無兄弟者,皆歸養。子孫亡盡,老者從戎,如《垂老別》者,亦可傷矣。’胡夏客曰:‘《新安》、《石壕》、《新婚》、《垂老》諸詩,述軍興之調發,寫民情之怨哀,詳矣,然作者之意,又不止此。國家不幸多事,猶幸有繕兵中興之主,上能用其民,下能應其命,至殺身棄家不顧,以成一時恢復之功,故娓娓言之。義合風雅,不為誹謗耳。若勢急危亡,一人束手,四海離心,則不可道已。’”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記述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人被征從軍的事件,借老人的控訴和垂老夫婦離別場面的形象描繪,深刻揭露了安史之亂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和不幸,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全詩以人物的心理刻畫見長,用老翁自訴、自嘆、慰人亦即自慰的獨白語氣,表現人物時而沉重憂憤、時而曠達自解的復雜心態;而這種多變的情調,又使得詩篇于謹嚴整飭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緣情宛轉之妙。此外,選材典型,通過個別反映一般,由垂老被征、憤而從軍一事,概括了整個時代的生活真實和當時人民的無窮辛酸。冠之以“詩史”,決非偶然。
上一篇:《回文璇圖詩》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墻頭馬上》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