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汎彼柏舟,
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齊韓髧作紞。
實維我儀。髦作髳。)
之死矢靡它。(魯它作他。)
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韓諒作亮。)
(河、儀、它,歌部。天、人,真部。)
汎彼柏舟,
在彼河側。
髧彼兩髦,
實維我特。(韓特作直。)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側、特、慝,之部。)
[譯文]
泛著小小的柏木船,獨自漂蕩在那河中間。留著劉海發式的年輕人,真是我的好對象。我誓死愛他心不變!媽啊,天啊!怎么不體諒我的心!
泛著小小的柏木船,任憑漂浮在河邊。留著劉海發式的年輕人,就是我的好配偶。至死相愛永不變!媽啊,天啊!怎么不體諒我的心!
[評介]
《柏舟》二章,章七句。這是邶、鄘、衛的詩篇里兩篇《柏舟》的后篇,舊說為共姜的自誓詩。《詩序》:“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但共伯未早死,所述與歷史事實不符。有人認為是一般寡婦的自誓之辭,也與詩意不合。如清方玉潤說:“貞婦自誓也。”現代研究者多認為此詩是寫少女已有所愛,誓不改變,恨母親不能諒解。姚際恒《詩經通論》:“這可能是一個民間女子對愛情忠實,至死不變的自誓詩。”從詩中內容看,這位姑娘愛的是一個未成年的小伙子。“髧彼兩髦”句中的“髧”為發垂貌。兩髦:小兒剪發齊眉,左右分之,為兩髦,即現在所稱的劉海發。可見這是一對青年相愛。詩中描寫他們忠實地相愛著,但是他們的愛情卻受到父母的阻撓,使其婚姻不得自由,然而她不肯低頭,向父母傾訴她的堅貞愛情。發誓就愛上這位小伙子了,至死也誓不變心。從而表現這位姑娘,有真摯的愛情,反對父母的管束,要求戀愛自由的頑強反抗精神。她喊:“髧彼兩髦,實維我儀(實維我特),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意思是說那個留著劉海發式的小伙子,實在是她的理想標準的配偶,誰也不嫁了,至死與他相愛。并且她大膽地向社會現實挑戰,責怪天,責怪她的母親,她這種反抗精神極其突出,極其可貴!
全詩運用了典型的重章疊句法。詩的第二章與第一章形式上沒有什么變化,僅僅只換了三個字。反復詠唱,用以加強抒情的感染力,深化主題。詩的每章后兩句運用了呼告修辭格。她說:“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當這位女主人公愛情上遭到阻撓,走投無路時,就開始怨天尤人,指問天,抱怨父母不體諒自己。當人在感情激動或表示巨大誠意或走投無路時,往往呼喊老天爺、上帝。司馬遷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少女的悲嘆:天啊,媽啊!怎么不體諒我的心啊!這如聞一多說的那樣,是“痛極而呼天呼母之辭”她的呼喊表現了她對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反抗,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她的憤恨之情,以情動人,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權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柏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