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釋義
焉:哪兒。附:依附。連皮都沒有了,毛又將在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的屬地東陽地區某年給魏國的貢品比以前多出了十倍,朝中大臣都前來恭賀,但魏文侯卻顯得比較憂慮。眾臣不解地問:“大王,您每年收到貢品時都很高興,今年收了如此多的貢品,為何反而看起來很憂慮呢?”
魏文侯解釋說:“我曾經看見一個背著柴火的人,他穿毛皮衣服時,總是將毛放在里面。我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我很愛惜這件衣服,很怕把毛磨掉,所以把毛穿在里面。’”
講完這個故事后,魏文侯又說:“這個人真是糊涂啊!難道他不知道把皮磨壞了,毛也沒有依附的地方了嗎?如今東陽糧食沒有增加,上交的物品卻比往年多了十倍,這定是東陽官吏橫征暴斂而來啊!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寧,國君的地位也將難以鞏固,希望你們記住這個道理,不要被一點小利蒙蔽了眼睛,看不到實質。”眾臣這才明白過來,暗自稱嘆魏文侯眼光獨到,看問題一眼即切中要害。
用典
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們不是也跟著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姚雪垠《李自成》
上一篇:成語《百聞不如一見》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目不窺園》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