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點頭》簡介|鑒賞
天然癡叟著。在龍子猶(即馮夢龍)的“序”中稱作者為“浪仙氏”。據鄭振鐸考證,所謂浪仙者,當為明末作家席浪仙,天然癡叟是他的別號,與馮夢龍是朋友,其它生平無考。此書最早為明末金閶葉敬池刊本,題“天然癡叟著”,“墨憨齋主人評”,并有龍子猶序。有圖十四頁,正文半頁9行,行20字,有眉評。此書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各藏一部。國外日本東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各藏有一部,版本不詳。清代重刊葉敬池本在大連圖書館收藏,行款、卷數、圖像均同明刊葉本。此外,有帶月樓及同人堂刊本。還有道光壬辰十二年(1832)敘府竹春堂小字本,始標六卷十四回;光緒乙未(1895)上海書局石印本,改題為《醒世第二奇書》。排印本有1935年中國文學珍本叢書本,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等。
《石點頭》是一部擬話本短篇小說集,全書十四卷,每卷演一個故事。書名“石點頭”者,出于“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傳說故事。
第一卷 郭挺之榜前認子 敘廬州府合肥縣秀才郭喬字挺之,為科場不利,到廣東韶州府樂昌縣母舅王知縣府上去散心。由于他替米老漢交清了朝廷的錢糧,老漢便把女兒青姐嫁給他為妾。成親以后不久,郭喬便只身返回原籍,準備應考,分別時,郭喬給尚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梓。郭喬回家后一連兩科失利,原配所生兒子患疾而死。又混了兩科仍是不中。到了五十六七歲方才時來運轉,連科中了進士,又恰好與兒子郭梓同榜。父子相認,雙雙為官,夫貴妻榮大團圓。本卷“入話”相士算命得子事出《輟耕錄》卷二十二。
第二卷 盧夢仙江上尋妻 敘明朝成化年間揚州老儒李月坡,有女名妙惠,聰明端麗,知書達禮,嫁給利津門書生盧夢仙為妻。夢仙科場不利,賭氣不歸,隱居西山,閉門讀書,音耗皆無。父母只當他已死,家鄉又遇災荒,便把妙惠賣給江西富商謝啟。妙惠誓不相從,謝啟的繼母艾氏無奈,只得允許她與自己相伴。一日謝啟舉家西行,經金山,暫駐游覽,妙惠題詩于壁。待盧夢仙三年苦讀,一朝春榜高登,衣錦還鄉,得知妻已被逼遠嫁,傷感不已。恰夢仙奉旨前往江西采訪,在金山寺看到妙惠題詩,心中更加悔恨。后來在徐方伯家人的幫助下,盧夢仙和李妙惠得以夫妻團聚。這則故事旨在宣揚女子守義守節。據譚正壁考證,此卷正文出自《堯山堂外紀》,亦見《情史》卷一《李妙惠》。妙惠金山寺題詩則抄襲蘇小卿金山寺題壁詩。其“入話”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破鏡重圓事,出自唐孟棨《本事詩》;黃昌事出自《后漢書》卷一百七《黃昌傳》,亦見《情史》卷二《黃昌》。
第三卷 王本立天涯求父 敘明代北直隸義安縣廣化鄉村民王珣,因賦役苛刻不勝里役這個苦差事,被逼拋妻棄子,到輝縣夢覺壽出家。妻張氏養育兒子王原字本立,請師教讀。王原長到十六歲,新婚三日便離家出走,海角天涯,尋訪父親。他在齊魯之地四處奔走,漂泊十年,終于尋到其父,一同回歸故里。王原從此耕田讀書,蟬聯科甲。本卷在結尾處寫道: “王孝子孝感天庭,多福多壽多男子,堯封三祝,萃在一家,好教普天下不顧父母的頑妻劣子,看個好樣。”正文敘王原尋親事出自李卓吾《續藏書》,亦見《明史》卷二百九十七《王原傳》,乃明代實事。《西湖二集》卷三十一“入話”亦敘其事。本卷“入話”敘錢塘吳慥不念老親,遭到友人瞿祐誚責,亦記明初事。
第四卷 瞿鳳奴情愆死蓋 敘明朝嘉靖年間,嘉興府王江涇鎮上有個寡婦方氏,帶著女兒瞿鳳奴和使女春來一家三口過活。一日方氏正倚門閑望,卻被本地富戶子弟孫謹瞧見,兩人勾搭成奸。方氏為了掩人耳目,與孫謹長久保持關系,自己為媒,騙女兒瞿鳳奴嫁給孫謹。事情敗露,瞿鳳奴被逼嫁張監生。怎奈鳳奴心里只有一個孫謹,百般不從。被方氏領回,懸梁而死。在此之前,孫謹已因自殘身死。兩人同日火化,火化后兩尸胸部各結一石留下對方影象。正當萬目昭彰之際,忽然化為血水。這個故事可能據民間傳說寫成,結尾的描寫,乃蹈陶輔《花影集·心堅金石傳》之舊轍。《情史》卷十一亦收《心堅金石》一文。
第五卷 莽書生強圖鴛侶 敘明朝永樂年間,廣西桂林府臨桂縣舉人莫可字誰何,自幼天資聰慧,風流放蕩。因會試途中病倒在揚州,誤了試期。一日游瓊花觀,在梓潼樓下遇見來觀中燒香還愿的斯員外家小姐紫英。他躲在僻靜處,將紫英和丫環攔阻,百般糾纏。小姐無奈,只得與他約定相會日期。莫可混進斯員外府中,神不知鬼不覺住了十數日,然后與紫英及丫環蓮房私自逃回桂林。從此莫可夫妻恩愛,收心讀書。又當會試之期,一舉登了黃甲,任儀徵縣知縣。因請斯員外相見,不料被斯員外所斥,拒不認女。后來紫英生了二子,俱讀書中進士,做了京官。莫可在福建任上得病,病中有瓊花觀伽藍附體,說出紫英前身為江都大財主,莫可乃桂林一娼婦,二人有夫妻之約,由于財主毀盟,婦人銜恨自盡,來世男托女胎,女轉男身。后兩人相繼病死。本事見《粵西叢載》卷十七《廣西莫舉人》條引《談林》,亦見于《情史》卷三《莫舉人》條。
第六卷 乞丐婦重配鸞儔 敘淮安府鹽城縣村民周六以織蘆席為業,膝下一女小名長壽,嫁給漁民劉五的大兒子劉大為妻。長壽不慣船上勞作,被夫家拋棄,老父又溺水而死,無法生活,便沿街唱蓮花落乞討。因相士嚴幾希相她有富貴之相,遂被本地富戶朱從龍收養,將其嫁給湖廣廣濟縣書生吳公佐。公佐賭博贏錢,開起典庫,不到五年間成了鹽城大戶。后公佐舉家歸廣濟,以科貢之途出為云南楚雄府南安州知州。三年考滿,父母受封,長壽亦封為孺人。嚴相士的預言得到了證實。事本于《夷堅志丁》卷九《鹽城周氏女》條,亦見于《洛陽舊聞記》及《情史》卷二。“入話”敘王播投齋事,見《唐摭言》卷七。
第七卷 感恩鬼三古傳題旨 敘南宋孝宗淳熙年間,富陽縣書生仰鄰瞻,寄居報恩寺讀書。試期將近,恰值龍圖閣學士汪藻起出使金國還朝途經此地。汪召見老友鄭無同泄露試題,被女鬼伊小姐聽見。晚上,女鬼給仰鄰瞻托夢,將聽來的試題告訴他。仰鄰瞻一舉中了進士,鄭無同卻名落孫山。鄭心里忌恨,給皇上寫了一道奏疏,告發仰鄰瞻。圣旨下,將鄭無同流放遠方。仰鄰瞻為報答女鬼之恩,親為伊小姐安葬,事畢奉父母攜妻子到江西上任。后累官至樞密使,二子俱少年登科。本事出《夷堅續志后集》卷二《鬼報冒頭》條。宋趙溍《養痾漫筆》引《鶴林玉露》亦有此故事。見《古今說海》。又《續金瓶梅》小說中引了類似故事。明王澹翁的《櫻桃園》雜劇、話本集《移繡譜》第三回《三古寺》故事亦與此相同。
第八卷 貪婪漢六院賣風流 敘宋朝時西和九家村出了個官人名叫吾愛陶,自幼讀書過目不忘,然而卻兇惡貪鄙。到了五十開外,廷試高等,授江浙儒學訓導,又改官荊湖路條例司監稅提舉,橫征暴斂,魚肉百姓。有一徽州姓汪的富商,納稅之外又遭勒索,汪商不服,吾愛陶升堂將他打了五十毛板,又將貨物一半入官。汪商一氣之下把剩余的貨物在衙門前燒毀,登船順流而去。稅課衙門隔壁住著個王大郎,以殺豬造酒為業。一日有賊挖壁鉆進分司衙門偷摸,吾愛陶差人到王大郎家捉賊,將王大郎一家三口及仆人伙計全部捉去。嚴刑拷打,三日之間,連斃七命,財產入官。適值鐵御史案臨,查得吾愛陶枉殺七命,上疏朝廷,吾愛陶被削職為民,遭到民眾唾罵,鄉人燒了他家住房。于是吾愛陶更名改姓,客居建康,娶了六個妓女,開起了妓院。汪商探知消息,前來報復,嫖遍六妓,又當面將吾愛陶羞辱一頓。一日,吾愛陶忽被王大郎鬼魂附體索命, 自此肢體潰爛而死,女兒墮為娼妓,兒子掏摸犯罪,發配死于途中。清杜綱《娛目醒心編》卷十一《詐平民恃官滅法 置美妾藉伎營生》,受本篇影響。
第九卷 玉簫女再世玉環緣 敘唐代宗時京兆人韋皋,英偉調儻,言大志高,在丈人西川節度使張延賞任所讀書。與丈人不睦,又受到婢仆輕漫,發誓取丈入職位而代之,于是憤然離去,投在江夏姜使君處。姜使君的獨生子姜荊寶與韋臬關系親密,將乳母之女玉簫送給韋皋為妾,彼此相愛,兩情繾綣。不及半載,韋父來信催韋臬回去,二人約定后會之期,揮淚而別。韋皋回家后科考落第,遂去投軍。到了第八個年頭,玉簫仍然沒得到韋皋信息,大失所望,絕食而死,韋皋在隴州為幕府九年,果然除授西川節度使,取代了張延賞。上任之日,張延賞不交印也不迎接,出西門而去。韋皋與丈母、夫人相見,又接父母到任所。一日錄囚,不料姜荊寶也在其中。原來荊寶任縣令期間,因家僮漏火延燒公廳而治罪,韋皋給他開釋并上奏復官,還從他那里得知玉簫因絕望而死的消息。韋皋選名僧為玉簫薦度幽靈,有祖山人用返魂之術使他與玉簫魂魄相見。韋皋五十壽辰之際,東川送來一歌女亦名玉簫,手上有玉指環痕跡,與死去的玉簫一毫不差。后韋皋帶玉簫出征,順路祭奠亡靈,不想開棺并無骸骨,原來此玉簫便是彼玉簫的再世。本篇系據范攄《云溪友議》卷三《玉簫化》與卷四《苗夫人》合串而成。又見《逸史》、《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知人類”及卷二百七十四“情感類”。金院本有《玉環》。元喬吉有《玉簫女兩世姻緣》雜劇,明《寶文堂書目》有與此雜劇同名的話本。明佚名《古玉環記》、楊柔勝《玉環記》、陳與郊《鸚鵡州》傳奇,均演此事。
第十卷 王孺人離合團魚夢 敘南宋高宗年間,汴梁貢生王從事攜妻赴臨安謀官。因初到臨安人地生疏,賃房誤與妓家為鄰。王妻喬氏被屠戶趙成瞧見,便生歹心,乘王從事改遷之機,趙成搶先將王妻欺騙到自己家中。喬氏寧死不從,刺瞎了趙成右眼。趙成絕望,便把喬氏賣給新選衢州府西安縣知縣王從古。三年后,王從事升任衢州府府學教授,與王從古經常往來,關系親密。由于王從事扇子題詩和喬氏手烹團魚,夫妻得以相聚團圓。一年后,王從事升任錢塘知縣,在審理一起誘賭案子中,將趙成等一干人犯盡皆懲治,前仇得報。此卷“入話”敘寧王奪賣餅婦事,出孟棨《本事詩》。正文出《夷堅丁志》卷十一《王從事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用作“入話。”
第十一卷 江都市孝婦屠身 敘唐僖宗時,洪州府人周迪,娶儒家女宗氏為妻。因生活困窘,遵寡母之命攜妻到襄陽經商。夜間被主人的兒子偷去五十兩銀子。正無以自存,恰有徽商汪朝奉關照,同去揚州。揚州節度使高駢寵信呂用之,綱紀喪失,引起部將畢師鐸、楊行密互相爭戰。周迪攜妻欲逃離揚州,怎奈婦女行動遲緩,未及出城便被困住。城中居民無以充饑,親屬互相鬻賣,公然殺人吃肉。宗氏為了讓丈夫回家奉母,毅然賣身受剮。周迪收了妻子的賣身錢,悲痛地離開了揚州。路上歇宿在三閭大夫廟,得屈原神幫助,乘泥馬回家。宗氏殺身事姑,感動上帝,敕封為上善真仙。事出自《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周迪妻》條,又見《情史》卷十四。“入話”曹娥事,出自《后漢書》卷一百十四《周迪妻》。
第十二卷 侯官縣烈女殲仇 敘南宋靖康年間,威武州侯官縣士人董昌十四歲喪父,與繼母徐氏不睦,應童子試,入學讀書。有老士人申屠虔見董昌一貌非凡,文字又好,便把女兒許配他為妻。董昌婚后,夫妻相得甚歡,一年后生了一個兒子。一日,徐氏結拜姊妹姚二媽來看望徐氏,被董昌撞見,董昌討厭這不三不四的婆娘出入家門,將姚二媽打了兩巴掌趕了出去。姚二媽記恨在心,挑唆地方惡霸方六一陰謀霸占申屠娘子。方六一老謀深算,一方面買通盜犯咬定董昌為謀主,使董昌被捕入獄,一方面又假意殷情、使費、探監、送飯,董昌被斬決后,方六一便指使姚二媽登門說親。申屠娘子看出方六一的丑惡用心,將計就計,暗蓄報仇之志。新婚之夜,申屠娘子殺了方氏父子及姚婆使女五口,然后剁了方六一人頭到董昌墳上祭奠,自己也自縊身死。事后地方官具奏朝廷,封她為俠烈夫人。事出《俠女希光傳》,見《香艷叢書》第十二集。又見《情史》卷一《申屠氏》、《智囊補》卷二十六。
第十三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 敘唐玄宗深冬祈雪,近侍黃番綽詠雪詩中有“鳳閣龍樓催雪下,沙場戰士怯衣單”之句。玄宗皇帝內心有所觸動,令三千宮女每人做一領戰袍,押運潼關為戍守軍士御寒。第三十六閣宮女姚夫人,一時感情沖動,寫了一首有“今年已過也,愿結后生緣”句子的詩,并將詩箋縫在衣領里。戰袍運往潼關,為戰士李光普所得。李發現衣領里藏有詩箋和金釵一股,不敢隱瞞,呈送主帥哥舒翰,主帥因事關宮禁,又將詩箋交天使帶回朝廷。玄宗皇帝見此大怒,與楊貴妃一起審問。玄宗與楊妃見姚夫人供狀情詞凄婉,都動了惻隱之心,轉怒為喜,將姚氏護送潼關賜予李光普為妻。光普感激皇恩,奮勇殺敵,屢立戰功,夫妻偕老,二子皆建節封侯。姚夫人事出孟棨《本事詩》,又見《情史》卷四《唐玄宗》條。
第十四卷 潘文子契合鴛鴦冢 敘晉陵人潘章生得風流標致,人人愛慕,長沙湘潭縣有個秀才王仲先,與之同學友善,心里則懷了個淫邪的念頭。一夜,王仲先百般糾纏,出盡丑態,終于將潘文子勾引下水。從此兩人無心讀書,終日淫樂。此事被先生發覺,大罵一頓后,趕了出去。二人無面目回歸鄉里,雙雙入羅浮山般若廟居住。潘、王兩家父母得知兩人下落,攜未婚媳婦找來,不料兩人已絕食而死。兩個青年女子也自覺無路,上吊身亡,被埋在潘、王墓側。后來潘、王墓上生出連理大木,上有比翼鳥同聲而歌。這則故事描寫違反天理人倫的同性戀,頗為罕見。事出《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九《潘章》條,亦見《玉芝堂談薈》卷六,《情史》卷二十二。本卷“入話”安陵君、龍陽君事均出自《戰國策》。
清道光十八年(1838)江蘇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巡撫設局查禁淫詞小說, 所列書目皆有《石點頭》, 后同治七年(1868)江蘇巡撫丁日昌禁毀小說書目中亦有本書。
上一篇:《癡人說夢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禪真逸史》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