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永遇樂》唐宋詞匯評賞析
公舊注云: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一云:徐州夜夢覺,北登燕子樓作。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本事】
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三:東坡守徐州,作燕子樓樂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聞傳於城中,東坡訝焉。詰其所從來,乃謂發端於邏卒。東坡召而問之,對曰:“某稍知音律,嘗夜宿張建封廟,聞有歌聲,細聽,乃此詞也,記而傳之,初不知何謂。”東坡笑而遣之。
【匯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六:《后山詩話》謂:“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余謂后山之言過矣,子贍佳詞最多,其間杰出者,如……“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夜登燕子樓詞;……凡此十余詞,皆絕去筆墨畦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若謂以詩為詞,是大不然。
張炎《詞源》卷下:詞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如東坡《永遇樂》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此皆用事,不為事所使。
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詞有與古詩同妙者,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即平生少年之篇也。
王弈清等《歷代詞話》卷五引曾慥《高齋詞話》: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曰:“不意別后公卻學柳七作詞!”少游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 ”坡又問別作何詞,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少游問公近作,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晁無咎曰:“只三句,便說盡張建封事。”
先著、程洪《詞潔》:“野云孤飛,去來無跡”,石帚之詞也。此詞亦當不愧此品目,僅嘆賞“燕子樓空”十三字者,猶屬附會淺夫。
鄧廷楨《雙硯齋詞話》:東坡以龍驥不羈之才,樹松檜特立之操,故其詞清剛雋上,囊括群英。院吏所云“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語雖近謔,實為知音。然如……《永遇樂》之“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新歡舊怨”,……皆能簸之揉之,高華沉痛,遂為石帚導師。譬之慧能肇放南宗,實傳黃梅衣缽矣。
沈祥龍《論詞隨筆》:詞當意余于辭,不可辭余于意。東坡謂少游“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二句,只說得車馬樓下過耳,以其辭余于意也。若意余于辭,如東坡“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白石“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用壽陽事,皆為玉田所稱,蓋辭簡而余于意悠然不盡也。
鄭文焯《大鶴山人詞話》:燕子樓未必可宿,盼盼更何必入夢,東坡居士斷不作此癡人說夢之題,亟宜改正。公以“燕子樓空”三句語秦淮海,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神情不貴跡象也。余嘗深味是言,若發奧悟。
馮振《詩詞雜話》:“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化實為虛,不著跡象。
上一篇:《柳永·永遇樂》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晁補之·永遇樂》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