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犀槌
【出典】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中:“上于內殿前看牡丹……時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何滿子》,調聲風態,皆率宛暢。曲罷,上賜金臂環,即問其從來。阿翹曰:‘妾本吳元濟之妓女,濟敗,因以聲得為宮人。’俄遂進白玉方響,云本吳元濟所與也,光明皎潔,可照十數步。言其犀槌即響犀也,凡物有聲乃響應其中焉。架則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狀,芬馥著人,則彌月不散。制度精妙,固非中國所有。上因令阿翹奏《涼州曲》,音韻清越,聽者無不凄然。上謂之天上樂。乃選內人與阿翹為弟子焉。”
【釋義】 唐文宗大和年間,宮人沈阿翹向文宗獻上吳元濟昔日所贈白玉方響,并言其犀槌珍異。文宗命奏《涼州曲》。
【例句】 花滿銀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涼州,順風環佩過秦樓。(蘇軾《浣溪沙·方響》326)這里用沈阿翹進方響并奏《涼州曲》事,以切詠方響。
上一篇:典故《犀心》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犀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