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友介紹到里昂附近香本尼鄉村避暑,借住在一個女子小學校。因在假期,學生都沒有來,校中只有一位六十歲上下的校長茍理夫人和女教員瑪麗女士。
我的學校開課本遲,我在香鄉整住了一夏,又住了半個秋天;每天享受新鮮的牛乳和雞蛋,肥碩的梨桃,香甜的果醬,鮮美的乳餅,我的體重竟增加了兩基羅。
到了葡萄收獲的時期,滿村貼了LaVendange的招紙,大家都到田里相幫采葡萄。
記得一天傍晚,我和茍理夫人們同坐院中菩提樹下談天,一個腳登木舄,腰圍犢鼻裙的男子到門口問道:“我所邀請的采葡萄工人還不夠,明天你們幾位肯來幫忙嗎,茍理夫人?”
我認得這是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頗有田產,算得一位小地主。平日白領高冠,舉止溫雅,儼然是位體面的紳士,在農忙的時候,卻又變成一個垢膩的工人了。
茍理夫人答應他明天;他過去之后,又問我愿否加入。她說,相幫采葡萄并不是勞苦的工作,一天還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資,并有點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
我并不貪那酬勞,不過她們都走了,獨自一個在家也悶,不如去散散心,便也答應明天一同去。
第二天,太陽第一條光線,由菩提樹葉透到窗前,我們就收拾完畢了。茍理夫人和瑪麗女士穿上圍裙。吃了早點,大家一齊動身。路上遇見許多人,男婦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去采葡萄去的。香本尼是產葡萄的區域,幾十里內,盡是人家的葡萄園,到了收獲時候,闔村差不多人人出場,所以很熱鬧。
威尼先生的葡萄園,在女子小學的背后,由學校后門出去,五分鐘便到了。威尼先生和他的四個孩子,已經先在園里。他依然是昨晚的裝束;孩子們也穿著極粗的工衣,笨重的破牛皮鞋。另有四五個男女,想是邀來幫忙的工人。
那時候麥壟全黃,而且都已空蕩蕩的一無所有,只有三五白色骍骍的牛,靜悄悄地在那里嚙草;無數長短距離相等的白楊,似一枝枝朝天綠燭,插在淡青朝霧中;白楊外隱約看見一道細細的河流和連綿的云山,不過煙靄尚濃,辨不清楚,只見一線銀光,界住空濛的翠色。天上紫銅色的云像厚被一樣,將太陽包掩著;太陽卻不甘蟄伏,掙扎著要探出頭來,時時從云陣罅處,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銀箭。這銀箭落在大地上,立刻傳明散采,金碧燦爛,渲染出一幅非常奇麗的圖畫。等到我們都在葡萄地里時,太陽早沖過云陣,高高升起了,紅霞也漸漸散盡了,天色藍艷艷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似黃的栗樹紅的楓,高高下下的蒼松翠柏,并在一處,化為斑斕的古錦;“秋”供給我們的色彩真豐富呀!
涼風拂過樹梢,似大地輕微的噫氣;田間壟畔,笑語之聲四徹,空氣中充滿了快樂。我愛歐洲的景物,因它兼有北方的爽塏和南方之溫柔,她的人民也是這樣,有強壯的體格而又有秀美的容貌,有剛毅的性質而又有活潑的精神。
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種類極多,有水晶般的白葡萄,有瑪瑙般的紫葡萄。每一球不下百余顆,顆顆勻圓飽滿。采下時放在大籮里,用小車載到他家里的榨酒坊。
我們一面采,一面揀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還怕我們不夠,更送來裝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點心,但誰都吃不下,因為每人工作時至少吞下兩三斤葡萄了。
天黑時,我們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那天幫忙的人,同坐一張長桌,都是木舄圍裙的朋友,無拘無束地喝酒談天。瑪麗女士講了個笑話;有兩個意大利的農人合唱了一闋意大利的歌;大家還請我唱了一個中國歌。我的唱歌,在中學校時是常常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許多掌聲。
這一桌田家飯,吃得比巴黎大餐館的盛筵還痛快。
我愛我的祖國,然而我在祖國中只嘗到連續不斷的“破滅”的痛苦,卻得不到一點收獲的愉快;過去的異國之夢,重談起來,是何等的教我系戀啊!
賞析人在現實生活中,常有種種煩惱。為了松弛一下神經,有時會遙憶愉快的往事,以求得心理上的補償。綠漪在法國留學四年,1925年遵母命回國后,因婚姻糾葛,心情一度很不舒暢。她的《收獲》一文,追懷的正是留法時期的生活。文章寫得優美,洋溢著真情實感,在異邦生活的寫照中釋放出一顆自由不羈的心靈,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
文章簡潔樸實地記敘了幫人采摘葡萄那一天的生活,淳厚的風俗人情躍然紙上。葡萄園主人的邀請,透露出誠懇殷切的心情。全村男女老幼,幾乎人人出動,主人和四個孩子也一起參加收獲。主人為人寬厚,和村民們不是單純的雇傭關系,對大家體貼關懷。晚間聚餐,人們喝著酒有說有唱,其樂融融。這些描敘烘托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是富于感染力的。
與此形成對照,作者描繪景物,用的是另一副筆墨。她以女作家細致明銳的觀察、清澈靈敏的感覺,摹寫出法蘭西秋日清晨的絢麗景象。先是從近到遠,作一番全景式掃描:空蕩蕩的麥壟,三五只牛,一行行整齊的白楊,以及白楊外隱約可見的河流和云山;然后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太陽沖出云圍、向大地灑遍光輝的奇麗瞬間;接著寫天,寫云霞,寫栗楓松柏,綜合成一幅鮮靈靈富于動態的圖畫。在生氣灌注的景物描繪中,作者對色彩光線尤其敏感和愛好。她不吝惜在調色板上傾注心力,你看——麥壟是黃的,牛是白的,白楊是綠的,朝霧是淡青的,一片空濛是翠色的。起先云層呈紫銅色,被云層包掩的陽光呈銀色;漸漸地,突破云層的陽光金碧燦爛,云霞變紅了;過一會太陽輝煌起來,才顯露藍艷艷清如海水的天色,而栗楓松柏之類也復歸本色,黃紅翠綠錯雜相間,好一幅“斑斕的古錦”!還有那一串串水晶般的白葡萄、瑪瑙般的紫葡萄呢。秋天揮灑著豐富的色彩,作者捕捉到眼前變幻著的印象,把它移到紙上來了。清爽宜人的氣候,賞心悅目的景致,在一個成熟季節里,到處給你帶來充盈豐滿繁茂的生命感覺,怎不令讀者神往!
文章感情充沛飽滿,沒有虛夸矯飾,也沒有炫異獵奇。作者沉浸在愉快的回憶中,為一幕幕場景所陶醉。不但在記敘和描繪中處處流露出喜悅和興奮,有時還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為歐洲景物人民留下贊詞。作者對“過去的異國之夢”的眷戀是深摯綿長的,它通過洗煉典麗的語言在全篇中汩汩地流淌出來,很有藝術感染力量。
上一篇:《白楊禮贊》原文|賞析
下一篇:《趵突泉》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