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鷹之歌
《鷹之歌》:黃昏是美麗的。我憶念著那南方底黃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紅的落葉墜到鋪著黃塵的地上,斜陽之下的山崗變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遠遠的;南方底黃昏是美麗的。
有一輪紅日沐浴著在大海之彼岸; 有歡笑著的海水送著夕歸的漁船。
南方,遠遠而美麗的!
南方是有著榕樹的地方,榕樹永遠是垂著長須,如同一個老人安靜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著冗長的低語,而將千百年的過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紅的。公園如同一個廢墟。鷹在赤紅的天空之中盤旋,作出短促而悠遠的歌唱,嘹亮地,清脆地。
鷹是我所愛的。它有著兩個強健的翅膀。
鷹底歌聲是嘹亮而清脆的,如同一個巨人底口在遠天吹出了口哨。而當這口哨一響著的時候,我就忘卻我底憂愁而感覺興奮了。
我有過一個憂愁的故事。每一個年青的人都會有一個憂愁的故事。
南方是有著太陽和熱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時,我比現在年青。
那些年頭! 啊,那是熱情的年頭! 我們之中,像我們這樣大的年紀的人,在那樣的年代,誰不曾有過熱情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生活! 誰不曾愿意把生命當作一把柴薪,來加強這正在燃燒的火焰! 有一團火焰給人們點燃了,那么美麗地發著光輝,吸引著我們,使我們拋棄了一切其他的希望與幻想,而專一地投身到這火焰中來。
然而,希望,它有時比火星還容易熄滅。對于一個年青人,只須一個剎那,一整個世界就會從光明變成了黑暗。
我們曾經說過:“在火焰之中鍛煉著自己?!蔽覀冊浉杏X過一切舊的渣滓都會被鏟除,而由廢墟之中會生長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這一切都是不久就會成就的。
然而,當火焰苦悶地窒息于潮濕的柴草,只有濃煙可以見到的時候,一剎那間,一整個世界就變成黑暗了。
我坐在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看著赤紅的晚霞,聽著嘹亮而清脆的鷹歌,然而我卻如同一個沒有路走的孩子,凄然地流下眼淚來了。
“一整個世界變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個艱難的生產?!柄椩谔炜罩酗w翔著了,伸展著兩個翅膀,傾側著,回旋著,作出了短促而悠遠的歌聲,如同一個信號。我凝望著鷹,想從它底歌聲里聽出一個珍貴的消息。
“你凝望著鷹么?”她問。
“是的,我望著鷹?!蔽一卮稹?br>
她是我底同伴,我三年來的一個伴侶。
“鷹真好,”她沉思地說了,“你可愛鷹?”
“我愛鷹的。”
“鷹是可愛的。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飛得遠,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夜里飛。你知道鷹是怎樣在黑夜里飛的么? 是像這樣飛的,你瞧,”說著,她展開了兩只修長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飛著了,是飛得那么天真,飛得那么熱情,使她底臉面也現出了夕陽一般的霞彩。
我歡樂地笑了,而感覺了興奮。
然而,有一次夜晚,這年青的鷹飛了出去,就沒有再看見她飛了回來。一個月以后,在一個黎明,我在那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之中發現了她底被六個槍彈貫穿了的身體,如同一只被獵人從赤紅的天空擊落了下來的鷹雛,披散了毛發在那里躺著了。那正是她為我展開了手臂而熱情地飛過的一塊地方。
我忘卻了憂愁,而變得在黑暗里感覺興奮了。
南方是遙遠的,但我憶念著那南方底黃昏。
南方是有著鷹歌唱的地方,那嘹亮而清脆的歌聲是會使我忘卻憂愁而感覺興奮的。
1934年12月
(原載1935年3月16日《文學季刊》第2卷第1期)
【賞析】
在賞析《鷹之歌》之前,我們先需了解一下它的寫作背景。這篇散文是作者對自己在泉州教書時代一段往事的抒發。他那時風華正茂,有位少女愛著他,可家里替她挑選了一位有錢的紳士作未婚夫。少女在結婚的前夕,冒著大雨偷偷去找她的情人,愿意跟隨他到天涯海角去。他為了不讓心愛的人跟他一起流浪挨餓,竟婉辭謝絕了她的愛。這段經歷,成為作者生命中“一個憂愁的故事”,也是他寫作《鷹之歌》的起因。
文章一開始就以如詩如歌般的語調吟誦出作者對南方的黃昏的深深懷念。“黃昏是美麗的?!薄澳戏绞沁h遠的; 南方底黃昏是美麗的?!薄澳戏?,遠遠而美麗的!”這低回反復的排比句式,飽含了多少深情、多少眷念! 南方的確如詩如畫一樣的美,作者為我們展開的南方景觀,猶如一幅絢爛多彩的畫軸,其中點染著山崗、大海和榕樹。而鷹的歌聲又在晚霞中嘹亮而清脆地響起。可就在這令人感覺興奮而忘卻憂愁的“鷹之歌”中,作者仍然憶起了他所經歷的憂愁的故事。
熱情的筆墨,正是南方的“太陽和熱和火焰”的折射,也是青春年華的生命火焰熊熊燃燒的反光。作者對自己風華正茂、熱情似火的年代的詠嘆像男高音那般激昂慷慨,透過這些炙熱的話語,我們不難發現投身于愛情火焰中的年輕生命。作者沒有直接地描寫他與那位少女之間的愛情,而是通過對青春熱情的贊美,曲折地暗示了這一點。這樣的處理,更具有令人回味的效果。作者同樣沒有正面描寫愛情悲劇的產生,而是以希望的破滅,世界從光明變成黑暗的過程來隱晦地揭示。那一系列富有哲理性的話形象地反映了曾經充滿希望的年輕生命是如何幻滅的?!盎鹧婵鄲灥刂舷⒂诔睗竦牟癫荨?,社會的黑暗,世俗的偏見乃至那位少女的家庭,就如同這“潮濕的柴草”,窒息了一對年輕人美麗的愛情火焰。
失戀了的青年,在社會黑暗勢力的壓迫下,“如同一個沒有路走的孩子”;而那成了廢墟的公園,正是他絕望的心態的象征。天空中飛翔的鷹以及鷹的歌聲,使作者回憶起他們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他們都愛鷹,因為他們有著像鷹那樣飛翔的熱情與純真。但是,那只雄健矯捷的年青的鷹,最終身中六彈,跌落在一個廢墟的草叢中。這只年青的鷹,正是作者自己,同時也是愛著他的少女的寫照。鷹的悲慘結局,也就是他們愛情悲劇的寫照。
《鷹之歌》抒發的雖是個人情懷,但在那樣的社會里,追求幸福、追求希望的年青人最終以悲劇形式而告終的事例卻帶有普遍意義。通過個人的不幸,作者控訴了黑暗和殘暴的勢力對青春與生命的摧殘。其中雖然夾雜較為濃重的傷感與無可奈何的情調,但在黑暗中苦苦掙扎、企望幸福的心愿依然隱隱閃爍。
這篇散文在藝術上很有特色。雖然是抒寫一段愛情故事,但作者沒有采用通常的敘事方法。事情本身在文章中被淡化得若隱若現,作者完全是通過感情軌跡的心理變化,隱晦曲折地描寫了這段經歷?!懊商妗笔址ǖ倪\用,使這篇散文類似電影中的鏡頭,幾個畫面、一段對話,已經足以勾勒出事情的全過程。筆墨經濟,而又耐人咀嚼,藝術的含蓄盡在不言中。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南方的黃昏、鷹的歌聲、廢墟般的公園,這些意象極富象征意義,它們既是現實的存在物,又是作者感情的契合物,它們不再是孤立的景觀,而是投射著作者思想、情感、心態的“移情”對象。全文的語言猶如歌唱性的旋律,舒展流暢,風格清麗雅致,表達的感情細膩而又真摯。
(施國英)
上一篇:現代散文欣賞·鳥聲
下一篇:現代散文欣賞·黃山小記